无侦-8机体蒙皮下面有明显的瓦楞结构,可能与散热有关。
再举一个例子,除开静态的关联性,YF-12的飞行资料也显示出动力、稳定与控制等方面在飞行时的动态交互影响。总体来说,这些资料对于后来无论是高超音速或较低速度、军用或者是民用的飞机设计,都有相当深厚的影响。
比如,想要延长飞机的航程,加大油箱一种办法,减低阻力是一种办法,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也是一种办法(对民航很重要)。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来,飞机越来越复杂,不只单个研发团队力不从心,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也忙不过来了,连当时以机械与液压为主的控制系统也忙不过来了,这时候,另外一条路线逐渐明朗化。
1973年之后,NASA工程师考虑利用F-111E研究整合式动力控制系统,这就是稍后NASA和美国空军合作的“数字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DEEC,系统原型使YF-12的航程增加了7%)”计划,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项研究的成果也成熟到足以使用在现役和新飞机上面。
F-15安装DEEC进行测试。注意竖排的字母。
除了数控动力之外,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研究成果: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 FBW)系统。FBW开始研发的时间也是在1970年代之际,起因也与上述来源类似:传统机械与液压控制系统已经跟不上需求。最早时为了解决大型飞机的尾翼控制问题,因为机械连接的距离过长,飞行员的控制输出会有延迟,容易导致飞行安全上的顾虑。同时在高速飞行的时候,控制输出的准确性与延迟问题,不仅仅影响到飞行安全与品质,还有可能因为姿态与配平的偏差,导致飞机的阻力比预期大,从而影响飞机的航程。
同时,电传飞控让F-117"夜鹰”、b-2“幽灵”这类操控难度很高的飞机得以稳定飞行。
NASA在f-8试验机上安装的电传飞控系统(绿色部分)。
FBW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飞机内部被占用的空间,并且也可以减重。
经过上世纪60、70年代在超音速飞机方面的持续开发研究,美国人累积了足够多的数据资料,正是有了这些大数据,美军在80年代之后开发的军用飞机,才能够采用与传统飞机不同、或是完全没有尝试过的设计。
这些技术累积不但可以用到飞机上,当下大热的高超音速导弹也受惠颇多。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无侦-8仅仅是技术积累的一次释放,后续或有更多惊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