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开着引导车引导飞机停靠
如今飞机已是市民常见的出行工具,但您可能不知道,飞机在地面滑行时,需要飞机引导员的帮助,才能顺利停靠。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跟随一位飞机引导员,体验了他们顶着酷暑工作的不易。
地面温度超60℃
引导车内像个闷罐子
“东区引导车。”昨日上午10时45分,黄鹏的对讲机里传来塔台呼叫,“CZ6519落地,在339机位等待。”
“收到,塔台,339机位。”黄鹏让记者上车,驾驶引导车沿着既定路线在滑行道穿行,他在引导系统输入“339”,车顶外屏立刻显示“FollowMe”的字样。航班CZ6519立刻紧跟引导车,顺利停入339机位,与廊桥无缝对接。
37岁的黄鹏是武汉天河机场的飞机引导员,作为驾龄19年的老司机,在工作中仍丝毫不敢懈怠:“驾驶技术只是引导员的要求之一,综合素质也相当重要。”
夏天停机坪的地表温度最高超过60℃,记者在停机坪采访时,也感觉气温明显高于市区。黄鹏说,虽然引导车内有空调,但由于烈日暴晒,再加上飞机发动机的气流,停机坪温度高,车内就像一个闷罐子,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衣服总是湿的,胳膊、脖子也会被晒脱皮。
日均行驶30公里
保持100%安全纪录
黄鹏说,在机坪上,飞机引导的时间、路线都有严格的要求,容不得半点差错,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驾驶引导车时,他要同时听3个电台的指令,并沿着指定路线前行,还要时刻关注视野范围内的其他飞机、车辆。
由于地面温度过高,加上日均行驶30公里,导致引导车的轮胎磨损严重,“几乎3个月就要换一次轮胎。”黄鹏说,除了高温,雨雪大雾等特殊天气也是巨大考验。
有一年冬天,天河机场突降大雾,能见度仅30米。“机坪白茫茫一片,看不见飞机,只能听到飞机轰鸣声,下车‘摸’到了飞机才能继续引导。夏天夜里下暴雨,地面引导线被雨水淹没,加上高杆灯反光,根本看不清滑行道路面的标志。这时候就只能凭多年的经验引导。”
100%的安全纪录听起来就是一个数字,但实则任务艰巨。引导员就像机坪的“活地图”。天河机场总面积为65.98万平方米,飞行区分为4块停机坪,拥有两条长度分别为3400米和3600米的跑道,153个停机位。整个机场犹如一张纵横交错的巨大的网,黄鹏早已将所有数据烂熟于心。到目前为止,黄鹏和同事们引导飞机的合格率、及时率及准确率均达100%。
阳光通过地面反射
戴墨镜不是为了扮酷
上午11时酷暑难耐,阳光十分刺眼。“我们每位引导员都必须佩戴墨镜工作。”黄鹏告诉记者,“这和扮酷无关,因为机坪是没有任何遮拦的水泥地面,阳光会通过地面反射。如果不戴墨镜,眼睛一会儿就受不了,还特别容易发晕,所以墨镜是我们的随身必备品。”
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因为怕上厕所不敢喝水,任务繁忙无法按时吃饭,经常手持对讲机指令不断。即使这样,黄鹏却依然乐此不疲,“因为这就是我们航空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