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几天在军事航空领域有什么盛事上演,那一定是6月17日开始在巴黎东北的布尔歇机场举办的第53届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了。
这次在中国航空工业展台区展示的处于最新技术状态下的FC-31型战机,让各军事媒体上又是一阵“血雨腥风”,因此咱们今儿就来说说这个飞机。
如何评价这个模型的制作工艺?
首先笔者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从第53届巴黎航展展出的这架FC-31型战斗机的外形来考察,笔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模型做的有点不走心,细节处理的较差,比去年底第12届珠海航展上摆在1号馆里的那个据说是1:1.5比例的FC-31模型差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去年珠海航展的模型
一是模型的比例有些失调,座舱盖区域比例失调尤其严重,如果按照比例来计算那这架FC-31的机体尺寸甚至会直逼歼-20,从一架中重型战斗机变成了歼-20那种重型第五代战斗机了;二是隐身处理细节依然有些问题,比如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FC-31的模型就明确展示出了一体成型的气泡状座舱盖和较锐利的机身棱线,甚至有“小F-22”之称,而在巴黎航展上的FC-31模型中,一体化的气泡状座舱盖又变成了传统的分立式座舱盖,锐利的机身棱线也变得柔和了不少。同时,加上那个显得过于随意的“31001”编号(一般来讲在更改技术状态后飞机编号不可能沿用最早期的验证机编号)。
笔者有理由相信,这架FC-31“最新技术状态型”,拿到巴黎航展上展出的意义只有两个:一是昭示出“我们现在有这个机型在研发”或者“我们有这个技术能力来研发这个机型”,所以欢迎各位大户前来谈技术或者资金合作;二是可能带有一些战略忽悠的成分,昭告天下“我们的这一机型具备较好的设计灵活度”,也就是说你想改成什么样的技术状态我们就能给你改成什么样的技术状态,哪怕是从中型战斗机改成重型战斗机我也能给你改出来。
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模型对于研判FC-31目前的工程研发进度只有参考意义,你要是认为即将要出来的FC-31战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那应该是真想多了。
航展模型上值得关注的2个细节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模型对于研判FC-31的后续改进还是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较好的思维路径的,尤其是在它的两个气动设计细节上:
一是这架FC-31那看起来不太协调的前机身设计,相比去年11月在珠海展出的那架FC-31,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在巴黎航展展出的FC-31前部机身较高,机背较突出,甚至有了一些F/A-18型舰载机隐身改进型的影子。前部机身高的结果就是座舱高度变得非常高,前向下视视野变好;
二是这架FC-31的发动机短舱无疑进行了重新设计,发动机舱的直径超过了去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FC-31,有了那么些YF-23战斗机的影子。发动机舱直径变大无疑意味着FC-31起码会有一个换装新发动机的计划。
因此,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设计细节糅合在一起考察,其结论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前向下视视野较好,而且要比平时在陆基机场运作的战术飞机前向下视视野好上很多,这无疑是海军固定翼航母舰载战斗机的技术要求:航母舰载机着舰进近由于进近起始点高度较高,下滑率很大,飞行员要同航空母舰保持视径接触的前提就是必须有良好的前向下视视野;
换装新型发动机,而且是直径较大,空气流量更大的新型发动机,那就更是不消多说了。目前我国正处于工程研发或定型阶段的军用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项目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一个是用来给FC-1战斗机做配套的WS-13(研仿自俄制的RD-93),从WS-13项目里一直有传言说还延伸出了一个增强项目FWS-13IPE,用来作为FC-31型战斗机的第一阶段动力。另一个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惊鸿一瞥,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实际上研发进展十分顺利的某型第四代中等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项目。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巴黎航展中国FC-31刷屏,2大细节证明或将上003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