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某高原丛林地带,一架直升机低空突防,成功营救被迫跳伞等待救援24小时之久的3名飞行员。这是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组织飞行员进行高原丛林救生实战演练场景。
飞行员跳伞后进行紧急收伞隐蔽。
跳伞受伤后进行紧急包扎伤口。
演练背景为飞行员被迫跳伞落入“敌”占区后,展开的求生逃脱训练。为期两天的训练中,他们利用高原高海拔、缺氧,低温环境设置紧贴实战课题。参训的7名飞行员分成两组,同步进行跳伞后自救互救、制作狩猎工具、获取食物和饮用水、搭建隐蔽所、夜间生存、隐蔽伪装、求救联络、到达营救点等11个课目训练。
在追捕逃脱对抗中,由12人组成的民兵追捕组,设置了固定关卡,在未知条件下进行背靠背、侦查与反侦查进行追捕逃生。参训飞行员、某航空兵旅参谋长徐正彦感慨道:“全程投入高原野外环境和通过设置科目参训,可以提高极限条件下的自救技能和生存几率。”
制作狩猎工具
利用降落伞搭建宿营帐篷。
此外,该基地还协调地方警用直升机协助展开搜救训练;与地方和体系医院分别建立飞行员突发严重伤病紧急营救机制与措施,为飞行员被迫跳伞后的医疗救护提供有力保障。
夜间取暖和食物自给。
选择丛林荒芜地带逃脱。
训练中多一个“备胎”,实战将多一份胜算。在现场组织训练的该基地训练处处长王宪明告诉记者:“随着空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和执行多样性任务的常态化,战机一旦出现险情被迫跳伞,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将面临极大的考验,组织高原丛林自救生存训练,既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需要,更是对接实战化训练的具体措施。”
利用手持电台联络救援。
与救援直升机建立联络。
利用发烟管等待救援直升机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