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航447号航班最明显的问题可能在于,飞行员什么都做了,唯独没有与他们的计算机对话——他们完全忽视了它的提醒——因此关键的问题在于,人类应如何认识技术和人工智能。
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被公认为计算科学的开山领袖之一,却鲜为人知)约瑟夫·利克莱德 (Joseph Licklider)写了在其著作中影响力排名第二的名为 “人机共生”(Man-Computer Symbiosis)的论文。其中描述了如果想开发一种人机合作的方式解决难题,尤其是解决类似法航447号航班那样的突发状况,人类自己的本能已经不够用, 应该与计算机建立一种新的共生关系。利克莱德相信,“很多问题……很难提前想透彻,回想一下前文对新兴系统的描述。如果能通过与计算机合作,由直觉引导进行试错,暴露出推理过程中的错误,或是揭示解决方案中某些意想不到的转折,就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顺便说一下,利克莱德影响力排名第一的论文,是他在 1963 年 4 月 23 日所写的备忘录,当时他担任美国信息处理处[当时隶属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 ARPA]第一任董事,备忘录名为“星际计算机 网络的成员和分支”(Members and Affliates of the Intergalactic Computer Network)。他在论文中描述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电子公共场所”,据说他的备忘录启发了 20 世纪 60 年代阿帕网(ARPANET)的发展,而阿帕网最终发展成了互联网。
因此,如果遭遇类似法航447号航班那样的危急时刻,利克莱德的共生方法是如何生效的呢?在面对意料之外、不确定、时间紧迫的情况时,最大的挑战在于做出的决定要把伤害控制在最低(想想医生遵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首要之务,不伤害患者”),保证成功可能性最高。
作为人类,我们在面对未曾经历的危机时,自然会想到要利用以前的知识和直觉判断,但上文也告诉我们,直觉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问题在于,人们只有在看到确凿的证据时,才会相信自己的直觉是错的,才会不那么坚持自己的直觉。人们始终相信直觉,毕竟它是“我们的”直觉。对6分钟内75次失速警告置若罔闻,就是再有力不过的证明了。
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我们先卖个关子,借博弈论中的一个著名的问题,来揭示人类直觉有多么狭隘,同时说明人工智能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暂时忘却坠毁航班的驾驶舱,随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70年代风头正盛的电视节目。假设你正参加一个游戏节目,主持人身后有三扇门,你每次只能打开其中一扇。三扇门中有一扇门后是大奖,包括两人度假旅游和一辆崭新的汽车, 另外两扇门后是塑料玩具鸡。你选择哪一扇门,门后面的东西就归你,你当然不想要塑料玩具鸡了。这就是“蒙提霍尔问题” (Monty Hall problem),其命名源于一个很流行的电视节目《一锤定音》(Let’s Make a Deal)。
主持人让你选一扇门,你照做了,我们假设你选的是3号门。然后主持人打开1号门,里面是一只塑料玩具鸡。为了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他接着说:“我们一锤定音给你一个选择,是坚持最初的选择还是换其他的门?”哪一个可以增加获得大奖的可能性,是坚持原来的门还是改选另一扇关着的门?
如果你跟多数人一样,认为你们的回答应该都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为还是相当于三选一。那就错了,确实会有影响,如果你坚持原来的选择,获得大奖的可能性是 1/3。而如果你改选另一扇关着的门,你成功的概率就提升了50%。没错,你现在一定对这个结论非常怀疑,但可能性绝不是靠直觉来支撑的。
如果三扇门让你觉得困惑,那我们换成 10 扇门,依然只有一扇门后有大奖。你选择一扇门,主持人打开 8 扇门,露出了 8 只塑料玩具鸡,你还要猜猜改选别的门的获奖可能性吗?你原来的选择会成功的可能性是 1/10,而另一扇关闭的门成功的概率则是 9/10(而不是凭直觉的1/2)。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面对空难,人工智能与人类驾驶员谁才能做出更好决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