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幻影2000机翼前缘的两段式机动缝翼
反过来看看法国人,幻影2000为了尽可能的压榨气动性能潜力与挂载性能,不仅在机翼前缘上选择了成本更高、更难设计的机动缝翼,而且还在内外两侧分为两段,显著提升了气动与飞控设计的复杂性——在飞机整体性能的优化挖潜上,无论是态度还是能力;俄罗斯人从来没有与法国人相提并论的资格,从来没有。
最终的结果是,苏霍伊内部的西蒙诺夫联合航空部和军队领导,架空了当时的局领导;1978年开始,在外部的流体院和西伯利亚航空研究院(以下简称西院)全力帮助下,完全把飞机的气动外形、机身结构和飞行控制系统重做了一遍——所谓的“只保留了前起落架和弹射座椅”,应用了米格29所没有的放宽静稳定、电传飞控技术,才有了今天飞行性能反超米格29的苏27平台设计。
早期T10,设计非常垃圾
早期T10设计
图:苏27气动推倒重来的三个关键设计点
推来重来的苏27。红圈:机翼前缘换装机动襟翼。绿圈:后缘取消了原来的独立襟翼和副翼设计,代之以功能合一的襟副翼——这主要是苏27机翼太软(外形的结构特性不理想/过度减重),最外端设置副翼会因为机翼的扭曲变形而失去控制效果。黑圈:后机身设计把包覆承力结构,改为纵梁结构——这是典型的二代机与三代机设计区别;极大的减小了重量和阻力,而且水平尾翼通过安装在机身侧边条(纵梁)上的大幅度后移,显著强化了控制能力、提升了飞机的机动性能极限。
1978年之前的苏霍伊,不仅在总体设计上胡搞乱来,而且气动设计的基本功也烂的要死——这是早期T10性能低下的另一个核心因素。这一点在苏27之前的项目苏24击剑手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苏57无法隐身只能算三代半战机:苏霍伊总师又发傻,苏27闹剧重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