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十几年的论证和研发过程中,A380项目总投资不断提高,最终攀升至250亿美元,这笔投入相当于空客过去5年净利润的两倍,需要销售420架(2018年的目录价为4.45亿美元)才能实现该项目的收支平衡。
谁又能料到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进程却并非如空客预料的那般,这场250亿美元的豪赌,赌对了的,是全球化的趋势;赌错了的,是全球化的速度。在短短的20年间,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的人口已经不再仅仅集中于纽约、东京、悉尼、巴黎这样传统意义上的超级城市,有更多的“二线”城市裹挟着更为广泛的人口分布,加入到了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而乘客,并不喜欢转机。
2004年空客曾对中国市场作出分析,当年从美国前往中国的旅客中,90%首先落地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于是,空客判断,这三座城市的人口将在2015年均超过4000万人。然而时至今日,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口非但没有达到4000万,反之根据政策要求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
最终A380憧憬的那个未来,属于了由双发远程宽体飞机运营“点对点”航线,大型枢纽机场的客流增长开始放缓,客流开始从主要的航空枢纽分流到二三线机场。
首批A380在新加坡航空服役十年后退出了运营 图片来源:Airlinewatch
更令人唏嘘的是,A380恰好出现在了一个不走运的时机上,作为一款志在改变航空公司经营模式的产品,A380投入商业运营的时候(2007年10月)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整个航空业都陷入衰退之中。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许会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引入A380来提升品牌形象;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许会有更多如日本到夏威夷这样的高密度旅游航线可以支撑A380的订单;如果……
A380依旧撬动了航空运输业的格局
其实在5年前,空客就曾考虑过终止A380的生产,然而阿联酋航空在2014年却反其道而行,宣布取消70架空客A350的订单,追加了50架空客A380的订单,使得A380的生产能够延续至今。
A380对阿联酋航空的品牌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联酋的迪拜是空客为数不多押对的航空枢纽,但它要感谢阿联酋航空。迪拜虽然位于中东沙漠地带,却是连接亚欧大陆绝佳的中转点,还可以辐射非洲和澳洲。
阿联酋航空通过不断购买A380拓展航线网络,终于将迪拜打造成一个国际中转枢纽。另一方面,阿联酋航空还在A380中引入淋浴房,甚至是空中酒吧这样的设施,从而吸引高端旅客并建立品牌形象。
2000年,阿联酋航空的机队规模只有35架,现在它运营的A380机队数量已经达到109架,是A380全球最大的运营商。
阿联酋航空的A380头等舱吧台
即使在2021年A380停产之后,阿联酋航空凭借其地理优势、国际航线网络密度、资金实力以及野心,依然会利用手中的123架“超级珍宝客机”继续影响全球航空运输业的格局。而在未来20年时间里,全球14家航空公司的超过200架A380仍然会是机场内最吸引乘客目光的“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