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8-12-12 10:05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网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必须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作为推进民航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民航几轮改革都是紧紧围绕打破市场分割、市场封闭、市场垄断、市场混乱,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展开。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允许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民航业,民航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逐步放松票价管制,不断完善机场、空管收费政策,市场机制在航班、航线、航权、时刻等资源配置中作用越来越大。努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民航行业管理部门从既是行业管理者,又是企业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角色中解脱出来,尽量减少政府对民航企业微观层面经营活动的干预,政府管理的着力点落实在为民航企业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上。

——必须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推进民航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民航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合规按程序。在改革途径的选择上,既树立创新思维,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敢于破除自身思想和行动上、体制和机制上的束缚,把是否有利于提高民航安全、质量和效益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准;又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进程,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要求规范改革行为,通过完善法规体系体现改革成果。四十年来,民航改革实践中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初步建立了以《民用航空法》为核心,内容比较齐全、比较配套的民航法律、法规、规章体系。坚持打造法治政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民航局实现了由行政指令管理向依法行政的转变。

——必须把维护民航行业系统性和运行链条完整性作为推进民航改革开放的重要基础。民航是一个集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为一体的多层次的复杂运行系统,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环节出现问题,整个行业运行的系统性都将受损,轻者影响运行质量,重者危及航空安全,长远则影响民航的整体竞争力。体制改革使民航主体管理关系发生变化,客观上打破了原来一体化管理的格局,但行业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没有改变,行业运行业务链条没有改变。民航在改革中始终自觉维护行业的系统性,自觉保持民航安全运行链条、运输服务链条、业务协作链条的完整性,坚持运用法治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整、协调业内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业内分工合理、结构合理、利益合理和协调发展,维护行业唇齿相依、荣衰与共的合作关系。

——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推进民航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民航改革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就没有了政策保障。四十年来,每当民航改革发展到关键时刻,中央领导都亲自“问诊把脉”,为民航指明改革方向和发展道路。民航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其作为保持民航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自觉将民航改革开放置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统筹推进,保证了民航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航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为民航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的重大历史关头,坚决拨乱反正,保证了民航工作重心的转移;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勇敢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和经济风险的严峻考验,坚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正确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紧紧把握民航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奠定了民航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新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民航全系统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根本政治保证。长期的奋斗历程,民航孕育形成了“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一当代民航精神。

把全面深化民航改革开放

贯穿于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实践开阔了民航人的视野和胸襟,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智慧和自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更高水平改革和更深层次的开放,破除制约民航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从现在起至2020年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至2035年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跨越,至本世纪中叶实现从多领域民航强国向全方位民航强国的跨越。

——破除制约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资源配置效率决定着一个行业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不够强、辐射范围不够广、运营效率不够高、服务品质不够优,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以致整体产出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航空运输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主要取决市场机制是否发挥作用以及运输组织方式是否高效,从市场机制的角度看,我国民航业中干预市场的因素还有很多,有的来自行业外部、有的来自行业内部;有的来自企业外部,有的来自企业内部。由于单位、部门利益的切割,行业关键要素资源的流动性较差,一些领域仍存在垄断现象。从运输组织方式的角度看,由于航班时刻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形成航班有效衔接,导致一些大型机场枢纽功能不强;由于现代管理意识和契约精神不够,支撑民航跨地区、跨部门运行的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行业运行链、服务链仍然存在缝隙和断口;由于低空空域开放不够、飞行审批过于严格等问题,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此外,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度不高,地区机场群协调发展中功能定位不清晰,全国机场布局中东西部不平衡,支线、低成本航空等商业模式发展缓慢等方面同样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

提升民航核心竞争能力,关键就在于破除这些制约民航要素资源配置水平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套基于市场的、高效的、有机的资源配置方式。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构建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在市场准入方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以外市场主体可以平等自由进入;鼓励航空公司重组整合、优胜劣汰,促进航空企业建立健全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内航空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运价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场收费和空管收费政策,为航空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提供更大空间;引导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构建民航生产要素市场,引导社会资源在航空运输业优化配置,建立起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相互兼容的市场结构以及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相互补充、相互混合的产权结构,提高行业资源配置效率。

——破除制约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航空运输快速增长与关键资源不足、保障能力不强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是空域资源严重不足。自2000年移交29条航路给民航后,民航飞行总量年均增速达13%,而固定航路航线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1%。航路航线繁忙程度加剧,民航空管保障系统不堪重荷,安全运行风险不断加大。这一方面是由于空域资源管理主体、配置原则方式以及空域运行管理等方面改革存在不少难点,空管体制改革尚未最终完成;同时,民航空管系统运行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其中涉及运行信息共享、管制标准执行、单位绩效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二是地面保障能力不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强,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由于投融资困难、审批程序复杂等导致建设进度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旺盛的发展需求;由于规划建设不同步、建设标准不相容、系统配置不衔接等问题,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性不够,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高效、顺畅运行;由于在规划设计等方面前瞻性和创新能力不强、项目设计不合理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民航真情服务的获得感。同时,我们对机场多跑道运行等技术的研究还比较滞后,机场地面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基础设施的潜力不能有效发挥。三是关键人力资源紧缺。飞行、空管、机务等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性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尤其是运输机长十分紧缺。由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加之没有建立科学的人才预警机制,相应的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素质要求、招生规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行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总是处于一种“饥饿”状态。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 昂首阔步迈上新时代民航强国之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