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俄语的人可能不够多,英文好的人还是多得很嘛!同样是今天央视耕战频道的报道,本期《军事纪实》里,装备歼-16的“雾都雄鹰”们在空战训练和讲评中,从蒋旅长往下,大家的英文就没少蹦。虽然口音是客观存在的,但起码还能听得出来是英语嘛!
自从几年前,飞训基地等单位开始试点,很多部队在飞行中使用英语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包括多次跟巴基斯坦空军在“雄鹰”系列联合演习中交流过的空军专业蓝军旅,都已经把英文引入了日常训练,我们之前也曾分析过这个过程。条件成熟,支援机犹如一只猎鹰向敌机背部猛扑过去,狠咬了一口,随后,这支牙尖上还带着鲜血的雄鹰,向队友呼喊“FoxⅡ kill! Bag out! ” 整个过程出招凶狠,没给敌机任何喘息机会“一招致命”。
大家如果有时间看这期《军事纪实》,应该能听出来好几种口音的“bag out”
相信很多看过《国家意志》的朋友,都记得小说中我军多支部队的飞行员(包括驾驶歼-10B的宋宁,驾驶歼-16的郑辉和驾驶苏-35的刘兆林)与巴空军“老萨米”等飞行员用英语对话,完成任务的桥段。而作为西部战区空军首个换装歼-16的部队,“雾都雄鹰”的重要活动区域,恰好就在雪域高原。。。。。。
来而不往非礼也,用歼-10C让老巴感受一下即将吹来的“南亚阵风”,这算是最高礼节了吧?
作为一架已经在各大航展中出尽风头,性能参数公开较多的战机,苏-35正在作为人民空军新质战斗力建设的一大象征不断出镜:伴随“战神”战巡南海、绕飞宝岛、尽情挥洒其壮丽的航迹,展示重型战斗机强大的远程作战能力。。。。。。可以预计,随着苏-35战斗力的进一步形成,以后上镜的机会也不会少。
一花开放不是春。不久前刚刚同框的“三剑客”,同样也在默默磨砺着自己的锋刃。也许不用等待太久,又会有一支新机部队矢志打赢的报道,再次吸引军迷们的眼球。这个新锐层出不穷,老牌不甘落寞的时代,有着太多内容值得挖掘与思考。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空军首批苏35飞行员均已具备昼夜间空中加油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