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F-22隐身战斗机服役以来,世界各国空军就拉开了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序幕。在刚开始时,参与者众多,例如韩国、日本、土耳其、伊朗等国,纷纷加入五代机的竞争中。但一路走来,除了中俄完成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外,其他国家都被迫放弃。事实证明,隐身战斗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需要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鲜为人知的是,俄罗斯才是雷达隐身技术以及原理的开创者。在前苏联时期,著名科学家乌菲莫切夫就奠定了雷达隐身技术原理,若没有他的科研成果,就没有今天的隐身战斗机。从苏联到俄罗斯,关于隐身技术的研制,二者都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今天,俄罗斯的苏-57隐身战斗机的研制进程,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还被中国反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这一战,让中国人难以忘记。因为美国出动轰炸机,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数名中方人员伤亡。此外,在这一战中,美国一架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被南联盟装备的萨姆-3防空导弹击落。F-117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隐身轰炸机,而萨姆-3却是一款相当落后的老旧导弹。萨姆-3击落F-117给俄罗斯军工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认为,老旧的萨姆-3防空导弹都能击落F-117隐身轰炸机,何况更先进的S-300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呢?基于此事,俄罗斯航空系统研究院院长弗多索夫错误地提出,美国的隐身技术不足为惧,可能存在数据作假。俄罗斯的下一代战机研制,不能受美国的隐身技术悠忽,必须坚持和发挥苏-35的技术路线,优先发展超机动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隐身性能次之。
最后,大家也看到了,苏-57的设计采取了不利于隐身的复杂启动布局。相比于隐身,俄罗斯更重视苏-57的超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萨姆-3导弹之所以能够击落F-117隐身轰炸机,主要是F-117深入敌境,而且航线相对固定,被萨姆-3导弹利用雷达指引和预判击中,属于特例中的特例。
尽管F-117隐身轰炸机被击落,但美国依然没有放弃隐身技术,反而更加坚定地推进隐身技术地研发。美军在此次失败的案例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并且大量收集俄罗斯防空系统的技术资料。就在前不久,美国还通过乌克兰引进了两套核心雷达系统,用以窥探俄式雷达的技术特征。
正因为对隐身技术的认知不够深刻,导致俄罗斯在新式战机的研制上,开始被中国反超。相比苏-57,中国歼-20率先完成服役。此外,在新型轰炸机上,俄罗斯选择了升级图-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而中国则选择研制全新的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俄罗斯依然最看重的是超音速,对隐身技术反应迟钝。但可以确信的是,中国轰-20服役时,俄罗斯的隐身技术又将被中国进一步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