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18-11-02 22:17来源:007防务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前面说过,为了不让粘滞性的附面层进入进气道,所以之前的战斗机进气道和机身都有一定的空隙,和机身都不是一体化的,包括F15、F16、阵风、台风等,以及F22也是这样的布局,直至到了F35这种情况开始彻底改变。

F35全球第一种DSI进气道战斗机

因为F35是全球第一种采用DSI鼓包式进气道的战机,它用一个特殊材料制作的三维鼓包代替了所有的附面层隔离和吸/排气系统,让战机的进气道结构得以大大简化,据洛马测算DSI进气道能减重300磅(136公斤)以上,对于以克来减重的战斗机来说,非常可观。

DSI鼓包的原理是,它是一个巧妙的压缩面,在战机飞行中,机体蒙皮与空气摩擦产生附面层,而鼓包就像一座绵延千里的山横亘在整个进气口之前,当附面层流经鼓包,由于鼓包顶部压力大、底部压力小,附面层会不断被推向两边的低压区,进而从进气道上下边缘被排出。

 

苏57仍采用加特莱式进气道

以上就是DSI进气道的简单原理,就是通过一个或若干个鼓包,将附面层隔离并排出的过程,所以DSI进气道没有多余的隔离装置、吸气/排气系统,简化了结构,减小了迎风面,更利于隐身性。

DSI进气道又减重、又减小空气阻力,又有利于隐身性,从洛马公司第一次将之应用在F35验证机上,至今已过去一二十年,然而除了紧盯美国黑科技的中国外,至今欧洲没有一款战斗机应用了DSI进气道,俄罗斯也没有,日韩更没有,既然DSI这么好,为何大家都不用?

虽然DSI就一个鼓包,原理也简单,但其实难度非常大,这个鼓包的大小、形状、位置,要考虑到战斗机所有速度范围内的不同俯仰、偏转等情况下的进气效率等一系列问题,鼓包虽小,却代表空气流体力学的最高造诣,要研制它除了高深的计算模拟,还需要大量的风洞试验和极高的制造精度,以及复合材料科技等。

我国歼20采用标准的DSI进气道

所以,DSI虽然好,但并非谁都能用得上,整个西方到目前也只有F35一种飞机在采用,而俄罗斯的苏57和我国的歼20、美国的F35,基本属于同时代的东西,但苏57仍采用加特莱进气道,和20多年前的F2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说明俄罗斯根本不掌握该技术。

而包括日本、韩国、法国、英国、德国、瑞典等等,这些号称要研制五代机的国家,无论是其验证机还是效果图,尚未见到有使用DSI进气道的,所以这些国家还没触及到这一技术,在战机气动领域已被中美甩开至少一代。

纵观全世界,唯一将DSI用到遍地开花的,也只有中国军工,而最大的功臣就是成飞。2000年洛马第一次将DSI进气道用于F35验证机,2006年成飞首次在枭龙04架上采用DSI进气道,让世界有点意外。

中国DSI进气道技术全面开花

和美国不同,中国军工势如破竹,直接把DSI搞成了白菜化,不仅轻型外贸战斗机枭龙用上了,从歼7发展而来的山鹰教练机也用上了,且歼10B/C、歼20、歼31都用上了。且这些战斗机,有腹部进气的歼10B/C,有两侧进气的枭龙、山鹰、歼20、歼31,有单发腹部进气的、有单发两侧进气的,有隐形要求的,有较为简易的,厂家有成飞、沈飞和贵飞。

以上,无疑表明,我国已彻底掌握了DSI鼓包式进气道技术,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且从歼20的DSI鼓包看,其技术比F35还要更加先进。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浅析歼20进气道二,歼20的DSI进气道究竟比F35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