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也不是。但是必须承认,M米格-29就是不如F-16。MIG-29最初设计来是给苏联的地面突击集群提供空中掩护的,用减小1.5吨燃油为代价装上了辅助进气道,能在土跑道上起飞。对于其预计执行的任务来说,腿短并不是问题。苏联解体前MIG-29完全不比同期的F-16差。
至于后来F-16怎么怎么牛逼那都是进行了几次大改之后了。苏联解体那都是后话了。米格也不是没有搞MIG-29的改进型。MIG-29SMT开始把辅助进气道拆了,航程一下子就跟F/A-18C,阵风,台风这些双发主流四代机一样了。
反观米格-29则是苏联“先进战斗机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主要为了应对美国F-15战机的威胁,最终成果就是米格-29和苏-27。二者皆采用茹科夫斯基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设计的中央升力体+翼身融合布局,在空中可获得良好的升力和机动性。
但相较于苏-27的空军、防空军皆有需求,米格-29属于一款前线歼击机,其主要担负夺取战区500千米以内的浅近纵深的制空权任务,因而在最初设计时就并未考虑其大空域范围内的作战行动,因而其航程还不及米格-23,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短腿。
米格29最为诟病的就是“腿短”,这其中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它不需要太远的航程,米格29内油3.5吨,航程15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左右,这对前线支援战斗机来说已经足够了。为了追求三代机的作战高推比,减油减重是设计师为达目的的必要选项。
当今世界只有F16和F15是高低搭配。其他的都不是。F15和F16都制空战机,他俩的使用思路是相同的,都是用来跟敌方空军夺取制空权的。只不过双发重型的F15过于昂贵,美国的国会老爷们心疼钱,逼着美国空军再买一款单发轻型,价格便宜的战斗机。也就是F16。F16最初被嘲讽为廉价的国会机,只不过由于设计的优秀,以及后来不断的升级,才成了一代名机。
与F16相比,米格29的确是款失败的战斗机,但失败只是指米格29战机在销量上的失败,毕竟F16战斗机是三代战机中产量最大的战机,其总产量达4500余架。销售到世界二十余个国家,其性能是相当不错,虽然在美国是低档战机,可是在很多国家都是作为主力战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