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印象中,歼17应该是一款由沈飞计划研制的双座战斗轰炸机。该机的研发参考俄罗斯苏-34战斗轰炸机的发展模型,采用最新一代航电和武器系统,并进行隐身修形,用于替代目前大量服役的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
俄罗斯苏-34战斗轰炸机
该机一直处于传说之中,也有说法称,该项目并未获得军方认可,可能已经下马了。一款原本可能已经下马的沈飞的战机方案,竟然突然出现在了成飞,而且竟然已经是原型机状态,实在是令人颇感意外。这图片是不是有人PS搞的恶作剧呢?如果不是,又是怎么回事呢?
本着求真务实,为读者解析每一个新消息的立场,笔者对此进行了查询,果然得到了结果。该图确实为真实图片,但其出现的时间却已很久,是2013年CCTV-13的一个对歼10战机的采访视频。在视频中,成飞副总师说的是“歼10系列”,但是配图人员却搞成了“歼17”,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个乌龙报道。
但也正因为这个所谓有图有真相的画面截图成了个别媒体用来力证歼17存在的“铁证”。
央视乌龙报道之后的几年里,关于歼17的各种信息仍然时不时的出现一些,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中航工业沈飞集团的一次官泄。
在沈飞一次事迹报告中,一架新型军机机头赫然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个新型机头具备隐形特征,同时采用双座并列布置,整体呈扁平状,完全与已经公开的各型军机都不一样,但却酷似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苏34战斗轰炸机。
战斗轰炸机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同时兼顾空中作战的多功能军机,但实际上大多数战斗轰炸机的空战性能都很勉强,即使是大部分继承了苏27气动布局的苏34也不例外。
放眼世界各国空军,传统意义上强调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事实上是一种正在逐渐走向消亡的机种,美国空军的F-111战斗轰炸机早在22年前就已经全部退出现役,中国航空工业的歼轰-7A战斗轰炸机生产线也已经彻底停产。点击查看:“京A88888”车主到底是谁?一切真相大白...
美国F-111战斗轰炸机
F-111在美军战斗序列中退出是因为有了以F-15E为代表的多任务军机,F-15E虽然是以制空作战为使命要求设计的三代重型战机,但该机后来强化了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战斗挂载攻击弹药重量足足有10吨,这一点甚至比图-22逆火轰炸机的战斗挂载还要强得多。
而歼轰-7A对于中国空中力量来说应急的色彩更为浓厚一些,该机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中国空军是典型的国土防空型空军,装备的机型大多数都是歼7、歼8、苏27这类制空战机,唯有少量的苏30MKK战斗轰炸机和部分轰6系列轰炸机,可以执行攻击任务。
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
现在我们强调要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而那时的我们只具备“防”的能力,在进攻能力上是极大的欠缺。正因为这个攻击短板的存在,才有了歼轰-7这款专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的发展空间。
歼轰-7的服役对中国海空攻击力量的建设确实是大有裨益的,一个歼轰-7飞豹团能齐射70枚左右的空射反舰导弹,具备有效重创一支大型驱护舰队的战斗实力。截止现在,飞豹装备数量总计大约300架,随着生产线的停工,这些飞豹最终也将逐渐全部退出现役。
歼-16
现如今我国空军现役主战机型全部强化了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经过现代化改装升级的歼10C战斗机也开始挂载重型攻击弹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歼16就更是一款类似F-15E的多任务战斗机,对地对海打击能力远在飞豹之上,同时保留了歼11战斗机的空战能力。
可以说,现在歼16的作战能力已经基本满足空军的需求,如果继续研发载弹量、航程稍远的歼17,对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提升并不明显,还会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后勤维护体系繁琐。而中国空军最需要的是轰20这种战略隐身轰炸机,歼17这种有限隐身设计的战斗轰炸机吸引力并不高。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央视突然曝光新型隐身战机歼17!然而并不是这么简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