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8-06-10 16:44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在6号文实施之前,国内机票的代理费采取“前返+后返”的佣金模式。其中,“前返”的比例统一为机票票面价格的3%,“后返”则类似于航空公司给销售情况较好的票代的奖励,“后返”佣金比例约为2%至5%不等。

在“前返+后返”的模式之下,代理一般总能够拿到3%至5%左右的佣金。也就是说,卖出一张1000元的机票能够赚30元至50元;但在2016年7月6号文开始实施之后,多家代理商透露,平均一张经济舱机票的代理费变成了10元的定额。

“目前,我们在线预订一张机票,要设置搜索、预订、下单、支付、出票、退改签、航班变化通知、行程单包装和电话客服等多个环节,至少需要21个客服岗位支持。综合测算客服人员、售后和垫资,以及房租、水电费、电话费、人工、税收、网络等成本后,销售一张机票的直接成本超过20元。”某国内在线旅行社相关负责人透露,过去每张机票30元至40元的佣金基本能覆盖代理商的服务成本,但现在变为10元的佣金则是远远不够的。

更令机票代理们无法接受的是高昂的退改签成本,因为一旦机票发生退改,航空公司连10元的代理费都不会支付。“航空公司连发票也不会开给我们,没有发票都没法进行增值税的抵扣。”另一家线下机票代理商洪光(应采访者要求,化名)说,所有退改签产生的损失只能由机票代理自己承担。

在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资深民航专家李晓津教授看来,6号文出台的一大原因是针对当时部分机票代理存在虚假销售等不规范行为,希望能够起到规范机票代理商的效果。“从最后的作用上来看,整个文件确实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有效遏制了虚假销售等现象,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但是,在此过程中,却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李晓津说,最大的矛盾就是6号文中对于代理费支付方式改变。“从客观上来说,代理费确实下降了。机票代理有所损失,经营困难的事实也真实存在。”

代理生存危机引发的违规乱象

机票代理佣金的下降似乎还带来了更多副作用,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代理费下调后的两年,代理费被削减不但并没有起到降低机票价格的效果,使消费者从中受益,反而成为了不少行业“乱象”的开端,使消费者受到更多困扰。

“代理费的下降并没有作用到机票票价上,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会因为票代代理费的下降而受益。”李晓津解释。

赵宏透露,在代理佣金下调之后,票代为了节省成本,首先便“砍”掉了许多提供给消费者的附加服务。“过去订许多往返中小城市的机票,票代往往会免费赠送旅客接送机的服务。但现在,票代普遍面临亏损,根本不可能再给旅客提供这些服务了。”

如果仅仅只是附加服务的取消,这或许还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业内众所周知,由于缺乏回收成本的渠道,“捆绑销售”的现象一度在机票代理行业中颇为普遍。

所谓“捆绑销售”,即是在销售机票的同时搭售如保险、各类优惠券等其他产品,机票代理们试图通过此类附加服务来弥补一部分成本,但从最终引起的舆论反响来看,“捆绑销售”并没有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

而在“捆绑销售”引发争议之后,部分机票代理“铤而走险”的行为再度引爆舆论,其中便包括近期颇受诟病退改签费用畸高等问题。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曝光的样本案例,在飞猪上,机票供应商北京正橹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机票,价格为900多元,但起飞前24小时前的退票费竟然高达3000元,起飞前24小时后的退票费更是达到了3800元。也就是说,该代理商给出的退票费高出了机票价格的三倍以上。

事实上,在上述案例曝光之前,一些较大的机票预订代理平台早已开始实行退改政策与产品提供方保持一致,不从退改签中收取额外费用的做法,但是,中小机票代理商向消费者收取不合理高价退票费的乱象却始终无法杜绝。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行业乱象屡禁不止与票代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盈利有直接的关联,这迫使一些机票代理铤而走险,动起了歪脑筋。

“现在我们看到舆论,都一直在抨击退改签乱象、低买高售等问题。但却没有人来发问:到底时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违规行为?“航空法律专家、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起淮直言,“在‘提直降代’提出后,机票代理商,尤其是中小代理商无法存活下去,只能通过违规产品获取高额回报。”

赵宏也透露,当机票代理的佣金遭遇“一刀切”之后,一些中小票代的心态确实发生了变化。有的中小票代预感到反正已经“活不下去”,索性开始各种违规操作,“他们想着反正要死,不如在临死前先捞一票”,赵宏说,正是在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驱使下,整个行业陷入了乱象屡禁不止的“魔咒”中。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高额机票退改签费背后的行业“死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