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在美国海航集团一口气从波音公司购买飞机30架。在英国,签署总价值逾150亿的发动机和相关服务合同。在欧洲,26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全部股权、以27.3亿瑞士法郎(约合180.3亿元人民币)收购瑞士空港公司SwissPort,以及收购英国路透社总部大楼和法国旅游集团等。
2016年,海航集团的收购步伐丝毫没有放缓迹象。这一年,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科技公司英迈、以65亿美元从黑石集团手中收购约25%希尔顿集团股权。当年11月,以88.37亿港元拍下九龙启德的地块,几乎溢价一倍。彼时,参与的竞争的有李嘉诚的长实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以及新世界、恒大、新鸿基、万科等20家公司。
实际上,在香港拿地,海航集团颇为豪气。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的4个月时间,海航集团合计拿了四幅地块,耗资高达272亿港元。
2017年上半年,海航集团延续了大举收购扩张风格。相继以22.1亿美元收购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大楼、增持德意志银行持股比至9.92%、20亿美元收购香港惠理集团、7.75亿元收购嘉能可石油存储和物流业务51%股权、13.99亿新加坡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海航集团究竟收购了多少家公司,暂时还无法弄清,但在2009年,其旗下公司树龄不到200家,而到2017年,集团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达到454家。
纵览海航集团的收购,收购100%股权、控股,至少是单一大股东,如通过接连增资,跃升为德意志银行第一大股东。
甩卖资产被指负债过多,未来或将回归航空主业
起家于航空业务,成长于快速大规模并购的海航集团未来或将回归主业。
其实,市场上针对海航集团的疯狂扩张质疑之声不绝,对其大规模并购的资金来源、集团资金链等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海航集团甩卖资产,更多的是被解读为负债过多、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
“金融去杠杆,企业也要去杠杆。”4月3日,一银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称,从公开信息看,海航集团的并购,不少是加了杠杆的,其中有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计划等,其自有资金并不充足。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海航集团的压力徒增是必然的。
去年底,海航集团CEO谭向东曾表示,海航集团正考虑出售资产,政策不允许的坚决不投,以前可以投但现在不允许投的尽量退出。
有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综合各方面消息,海航集团战线收缩已经是铁定的事实,至于收缩到哪一步,就要看海航集团的杠杆有多大,以及实际的资金缺口。当然,也包括海航集团未来的定位。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未来,海航集团很有可能回归航空主业,做大做强航空主业及其附属产业链条上的辅业。
与甩卖资产相反,上月底,海航集团中标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机场扩建及运营项目,将投资约6.11亿元进行改造和扩建,获得后者36年经营权。此外,集团牵手京东,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未来双方将在物流地产、航空货运、冷链物流、航空旅游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全面推动电商物流全球化战略,合力打造海航集全球领先的航空物流生态链与现代物流生态体系。
北京一大型投行人士分析称,未来,海航集团仍可能会考虑出售核心资产的控制权,受让对象为国资的可能性较大。在其看来,如果海航集团朝这个方向走的话,大型文旅、物流运输企业或是接盘者。
海航10家A股公司股权质押超97%
银行贷款及债券11个月猛增36%,2017年完成收购的东北电气已资不抵债
海航集团切换模式甩卖资产,与其面临的财务压力直接相关。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11月,海航集团长短期债务达6375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了36%,而包括旗下上市、非上市公司在内,集团的债务总额或超万亿。
海航集团旗下10家A股公司中,有4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0%,其中,去年2月完成收购的东北电气,已经资不抵债。
同时,10家A股公司中,海航系所持的股权质押比均超97%,其中海越股份等4家公司股权质押比为100%。初步估算,超千笔股权质押,融资约超千亿。
债务压顶源于多年来航海集团的杠杆并购,借助银行借款、发债等融资收购了超3000亿元资产。而目前也面临着资产消化整合的难题。
北京一大型投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称,一般情况下,“消化”并购标的需要2年至3年,海航集团收购的大量海外资产,“消化”周期预计会更长。
10家A股公司整体负债率73.37%,4家负债率超警戒线
海航集团开启狂甩资产模式,但其资产负债率仍然在飙升。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海航集团旗下拥有10家A股公司、7家港股公司,其中,A股公司资产总额达到7952.90亿元,负债总额为5835.21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为73.37%。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海航集团狂甩600亿资产:多为不动产 成"去杠杆"样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