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举办技能竞赛似乎是较为平常之事,但是在极寒和露天的条件下做飞机维修的技能竞赛在新疆民航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1月25日,正处数九寒冬,由新疆民航管理局主办、南航新疆分公司飞机维修基地承办的严寒天气机务维修技能大赛在南航新疆基地拉开了帷幕。此次大赛可谓别开生面,因为参赛团队是由南航新疆飞机维修基地、海航新疆维修基地、乌鲁木齐航空维修工程部以及机场集团机务工程部4家单位选派的6支机务维修队伍共同组成的。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的队员们原本还是机坪上朝夕相处的“陌路兄弟”,今朝却要在此一聚,比比“看家本事”了。
赛前,经过新疆民航管理局的精心组织和新疆基地的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裁判员培训、规则讲解、抽签答疑、场地规划与布置、设施设备供应保障等各项筹备工作。
25日上午10点,大赛开幕式揭幕,原本熙熙攘攘的101机库一时间也变得热闹非凡。伴随着振奋人心的入场音乐,6支参赛队伍昂首阔步、斗志昂扬地出场亮相。大赛首先由新疆基地党委书记吴旗光做开场白,民航管理局适航处处长孙金岭介绍了大赛项目及要求,随后由管理局适航处副处长王瑜带领全体参赛人员和裁判员进行了诚信宣誓,最后管理局副局长张军平正式宣布比赛开始。
比赛项目分为机轮拆装、紧固件保险、机轮充气和绕机检查4个项目的实操和现场答题。这4类题目的设置“很是讲究”,是组委会结合新疆冬季机务维护特点,兼顾露天实操的可行性专项进行研究确定的,重点考察机务的基本技能和团队的生产秩序是否科学合理、工作是否高效。接到题目后,6支参赛队伍迅速“扎堆儿”,相互之间保持着既不疏远又能“避嫌”的可靠距离。队长们带领大伙儿顺序解读着试题,围在一旁的队友们则是争相出谋划策。
天公也“作美”,话说早早就敲定的比赛时间其实并未参考迟来的天气预报,却阴差阳错、结结实实地与“极寒”天气撞了个正着。比赛当天恰逢乌鲁木齐2018年入冬以来最为严寒的一天,实测场温为零下三十二度!代表团的队员们裹着厚重浑圆的御寒衣帽在裁判员的带领下整装从机库前往室外的比赛场地。刺骨的寒气迅速冻透了双手,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旁的保障人员却在空闲之余不约而同地做起了“保暖操”。当裁判员一声令下,场上的队员们便开始争分夺秒地忙碌起来。每支队伍都有主做和辅助,主做负责核心工作,辅助则是递工具、读工卡、记录数据等,队员们每一道程序的衔接配合都是默契有加,不难看出,赛前的功课做的很充分。赛场上,每位队员呼出的浓浓“白烟”忽而泛起、忽而消散,好几个队员的眉毛上都结上了白霜,其中一名队员用来遮捂口鼻的红色围脖甚至变成了一片霜白。围观的观众们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新疆机务的技能除了维修本身还要练就特有的“抗寒”技能。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6支队伍也都展示了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的“维修秘籍”,拿出了看家本领,逐鹿中原,各显神通。赛间,来自新疆基地的“飞跃”代表队在更换机轮结束后、清点工具期间发现工具箱中少了一条毛巾,大家四处寻觅后表示无果,于是立刻向裁判长孙金岭报告了突发情况。孙金岭再三要求队员们确认工具是否遗失,队员们坚持初衷,此时的孙金岭微笑着从怀里寻找着什么,原来“不翼而飞”的毛巾被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裁判长藏匿了起来,而且这竟然是一道考题!好在细心的队员们没有被考官“蒙骗”;队员王成在更换机轮时也出了点小状况,因为手指被冻的难以弯曲,往日里能轻松应对的螺栓对孔环节今天却异常的不顺,脸上不时地也漏出尴尬的笑容;队员张彪却是格外的兴奋,出发前竟然忘记了戴手套,结果让自己在比赛中吃尽了苦头;队员席龙飞作为新疆基地多次参加总部技能竞赛的“资深选手”也在打保险的过程中因为手被冻僵,不小心将工具磕碰到了台面上,被“无情”地扣除了分数......
休憩之余,来自机场集团机务工程部的参赛选手石玉刚告诉笔者:他自1990年工作以来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形式很特别,感谢管理局组委会给了他锻炼和交流的机会,有点遗憾的是天气超乎他“想象”的冷,手指的麻木致使自己的发挥有些失常;来自海航新疆维修基地、2011年参加工作的80后机务青年唐刚则表示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比赛,既得到了锻炼还能与外单位的机务兄弟学习借鉴,同时自己还交到了聊得来的朋友,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类似的比赛,同时唐刚也表达了自己在气温骤降的极寒条件下还没能完全适应,认为自己在比赛时还能再快一些,更好一点。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南航新疆: 一场极寒天气下的机务大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