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17-12-03 19:55来源:解放军报融媒体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本报讯特约记者高宏伟、记者陈国全报道:11月下旬,海南某地阴雨绵绵,海军航空兵首次多型歼击机对抗空战竞赛考核如期进行。

聚效

10余个机组的多型歼击机飞行员克服低气象条件影响,展开了多轮次的“背靠背”自由空战对抗。
 
“此次竞赛采用带有战术背景的‘击落制’规则。”南海舰队航空兵参谋部训练处处长张伟说,“参演各方从组织计划、武器装备、战法运用等方面入手,精选战术指挥员、指挥引导员和飞行员,以硬碰硬,提高飞行员对战场的感知能力和战术的理解,推动了战术训练深化发展,促进战法训法理论创新与成果转化。”
 
 
 
 
记者看到,战机刚一升空,各个指挥战位就高速运转起来,对方的航向、高度、速度和空中态势通过指挥系统实时传递给空中飞行员。
 
显示屏上,“红蓝”双方根据敌我态势,不断变化战术动作,灵活空中布势,攻防角色不断变化,连续翻滚、高速盘旋、急速拉起……战机不断进行大载荷机动,飞行轨迹变幻交错,发现目标、截获、锁定攻击,战斗迅速进入胶着状态。
 
此次竞赛考核,设置了小组赛、半决赛、决赛,要求参赛飞行员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完成空中对抗,考核飞行员的综合素质,检验部队实战化训练成果和装备技战术性能。

竞赛采用数字化评估系统,能够直观快速地评定攻击效果和成绩,还邀请空军部队、相关院校和厂所等10余名专家进行现场仲裁,确保了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中巴空军联训六大突破:中国海军航空兵首次参加
 
本报乌鲁木齐9月24日电记者李开强、徐琳报道:代号“雄鹰-Ⅵ”的中巴空军多兵(机)种联合训练,24日结束红蓝体系对抗训练。这次联合训练首次由中国空军基地一级战役指挥机构组织实施,是对“基地—旅”新体制下作战指挥的实践探索。中国空军驻新疆某基地司令员刘文起表示,与以往的“雄鹰”系列联合训练相比,这次联训有6大突破,检验了军改后的新体制、贯彻了实战化的新要求,参训两国空军官兵实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中巴空军飞行员首次“同乘对抗”。以往中巴联训,两国空军飞行员也曾同乘一架战机飞行,但注重的是飞行“体验”,收获主要体现在加深了解对方战机性能特点方面。此次联训中,将同乘从“体验”拓展到了“对抗”,场景突出实战。这不仅是中巴空军开放自信的表现,更是两军深度互信的写照。
——首次成功组织近距支援作战。地面部队召唤和引导空中战机打击特定地面目标,是这次联训新增的课题。在前期开展的近距支援作战训练中,中国空降兵的地面引导人员和巴基斯坦派出的地面引导人员,分别成功引导战机摧毁了地面目标。近距支援作战的首次成功实施,为陆空联合作战,特别是特战部队与空中力量的联合行动探索了经验。

——首次在国内组织中巴空军夜间对抗。夜战夜训,一直是世界各国空军训练的重难点课目,正日益成为空战的常见形式。夜间环境复杂,能见度低,不仅给领航和指挥带来较大困难,而且让突防突击实施起来更加困难,需要任务机组具备高度的协同意识,并合理制订战术战法。“雄鹰-Ⅵ”开展夜间对抗训练,体现了中国军队一切为了实战的训练导向。
聚效

——首次全程使用实弹。这次联训,共设置十字靶、双十字靶、仿真目标等10多种地面目标,并在近距支援作战、进攻性空对地作战、红蓝体系对抗中,采用火箭弹、航空炸弹等多型武器对地面目标实施火力打击,这在以往的中巴联训中是没有的。从火力打击的效果看,设置的地面目标尽数被摧毁,场面非常震撼。
 
——首次在新体制下组织中外空军联训。这次联训,首次由基地一级战役指挥机构组织实施,是对中国空军“基地—旅”新体制下作战指挥的实践探索。在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下,指挥组人员较以往大幅度减少,未来将会更加精简。
 
——中国海军航空兵首次参加中巴空军联训。近年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共同执行了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警巡任务,并在国内的一些演训任务中进行了联合训练。中国海军航空兵首次参加这次联训,既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联合演训的进一步深化,又为海军航空兵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海军航空兵首次组织多型歼击机对抗空战竞赛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