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17-11-06 09:20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本报记者走进航空工业沈阳主机厂所纪实

制造大国重器,沈阳不变的初心

 
 
 
沈阳优势在哪里?为什么说沈阳是国家战略执行者?为什么是沈阳生产大国重器?走近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沈飞)、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下称沈阳所),答案清晰可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举行了“用强军梦托起中国梦——喜迎十九大社会媒体走进航空工业·沈阳”活动。听汇报,参观展厅,走进车间,访问大国工匠,与科研人员交流……沈飞、沈阳所和沈飞国际公司,记者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灵冲击,强烈的自豪感涌现心头:大国重器在我沈阳!

沈阳,新中国航空工业起点

1951年6月29日,沈飞前身112工厂成立。这个时间节点被公认为中国航空工业起点。这是记者参观沈飞航空博览园后获得的。

共分七个展厅的沈飞航空博览园展示了沈阳及全国航空发展不平凡历程:从上世50年代开始,作为中国“一五”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从维修飞机开始,到引进消化吸收原苏联米格飞机,再到自主研发中国自己飞机,66年来沈飞共生产40多个机型、8000余架飞机,让中国蓝天从不设防到成为铜墙铁壁。沈飞创造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均视察过的奇迹。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沈飞,对沈飞人寄托厚望:“强军需要优秀装备,得靠你们努力”。

沈阳所综合展室从另一视角展示沈阳的底蕴:1961年8月3日成立的沈阳所,是当时国家主导成立的10个研究所之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开拓了中国战斗机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出台中国第一个《零件设计原则》、《飞机设计员手册》等设计技术手册,让中国飞机制造走向科学化标准化;
 
设计歼8试飞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二代飞机研制体系;设计歼11重型机研制成功,推动了中国二代机向三代机迈进……如今,两个中国航空发展重要时刻,更让人们更记住了沈阳所:2012年,歼15(飞鲨)舰载机成功着舰,标志着中国战机从陆基向海基迈进的新时代到来;2014年歼31(鹘鹰)公开亮相,标志着中国成了继美国之后同时开展两种第四代机型研制的国家。
 
60多年来,沈飞及沈阳所不仅为祖国奉献了航空卫士战斗机及其先进的设计制造体系,还为国家输送了包括近百名航空界知名专家、上千名航空科研和管理人才在内近3000名高级人才,并整建制式地支援建设了包括贵州、成都、西安等十个飞机工厂及飞机设计研究所。至今,在那些地区,从浓浓的沈阳口音中,依稀可以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创业时代奉献场景:一群高素质沈阳人奔赴他乡……
 
敬业诚信、创新超越谱写中国航空篇章。 中国航空工业新闻办主任计红胜在“用强军梦托起中国梦——喜迎十九大社会媒体走进航空工业·沈阳”活动仪式上,满怀深情地说出了他对沈阳印象:沈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起点,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历史上沈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今天依然是!

沈阳一大步,中国航空一飞越

2017年国庆前,内蒙古自治区朱日和练兵场,129架飞机升空,接受习近平主席的检阅。随着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转播,军事迷们发现歼11B、歼15、歼16三款“沈阳制造”赫然列中。

有专家指出,一架歼31战机重达30吨,一个30吨庞然大物,让其在陆地上行走都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歼31不仅让中国战机活动半径达到上千公里,而且可以自由地在万米高空打滚、翻跟头,灵活自如地完成各种战术动作,靠的是由沈阳航空形成的先进体系支持。参观中,记者感受了这种力量所在:沈阳航空一大进步,中国航空产业一个时代的跨越。
 
在沈阳所,记者参观了新型功能结构设计与验证实验室,这里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增材制造省部级中心,展示的是飞机新技术和功能结构融入一体的平台,显示了向设计制造一体化、增材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融合的方向。沈阳所为飞机减轻一克重量不断奋斗,已创造了增材制造46种工艺,应用了8种材料,实现了10类构件的制造,走在世界金属增材制造前列。在国内最大的航空电磁环境效应实验室,这里可以检测飞机在各种电磁环境下工作是否正常,记者在这里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不断提升的实力。
 
在沈飞,参观全球最先进的柔性加工生产线,但见现场干净整洁,只有机器不见人。这里可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效率是传统制造的5——20倍,是波音787国内唯一供应商。这里也是世界先进水平智能制造代表:加工与控制同步运行、设备间互通、工业大数据可把生产加工数据时时利用。在复合材料中心,记者领略了树脂+纤维,与钢、铝合金一样成了新型材料,包括大曲率复合材料质成型等材料制造体系,让沈飞在新材料应用上走在时代的前列。
 
在沈飞新机试制部,歼31飞机项目组介绍,展示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歼31以管理创新、整合资源、设计与制造一体化高度协同,特别融合中国航空厂所院校优势,广泛吸收当代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新材料,实现了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创新,形成大平台化制造体系,打通了面向未来的飞机制造平台,让中国航空工业走向新时代。

以高隐身、高机动、大载量特点,歼31飞机在2014年11月珠海航展现身,立刻惊艳四方,好评如潮。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歼31收获的不仅是一台面向未来的第四代机,而是一个代表未来的制造平台,一个抢占世界航空工业制高点的先进体系。
 

沈阳所专家指出,目前,向数字化制造技术迈进,向零部件装配现代化过程进军,沈阳航空已形成完整飞机研制生产集成能力,推动了中国航空装备从陆机向海机、从第三代机向第四代机、从有人机向无人机历史跨越。

制造大国重器,沈阳不变的初心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里,有一个罗阳烈士单独列出展厅。这里声音图像文字三重冲击立体介绍罗阳,让人热泪满衣襟。1961年6月29日即沈飞诞生第十个年头罗阳出生。罗阳经历了中国歼15研发到制造全过程,牺牲在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航母试飞成功之后瞬间,成了沈飞第三个烈士。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记者还了解到一位烈士:黄志千,歼-8飞机的总设计师,因飞机失事献出了自己生命,那一年,他51岁。

在沈阳所综合展厅,记者记住了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三次乘坐超音速教练机观察飞机流场的老一辈设计师、两院院士顾诵芬形象;记住了大年初二病逝在风雪交加的设计楼旁的高级工程师孙新国形象。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沈飞职工金连佐一家四代28人照片也让记者激动不已。他一家四代全部奉献给沈飞,工龄加起来达684年……

纪念罗阳文字有这样一句话直击记者心灵:“国有重器,以命铸之。”

敬业、忠诚、奉献、创新、超越这是中国航空工业总结的航空文化,概括了大国重器所展示的大国重器精神。作为中国航空重要力量,沈阳航空人像罗阳等英烈一样,用大国重器精神铸造了大国重器,支撑起中国这片蓝天。

在沈飞王刚、方文墨创新工作室,记者见识了大国工匠和他们身上散发的大国重器精神。1979年出生的王刚曾经获得两项全国技能冠军,这位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以自己工作室培养了一批数控技能专家,与工友同时创造了零缺陷管理方法,正在推进传统制造模式向先进制造模式发展体系创新发展,实现了航空工业的一个创举。

在方文墨创新工作室,记者认识到了什么叫精度。方文墨让锉削加工零件精度达到0.003mm是头发丝的1/25,达到世界顶峰。因此,他成为了大师级人物,25岁获得高级技师称号,成为航空工业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如今,方文墨纪录被他的徒弟杨国心打破了,杨国心让中航工业获得高级技师的年龄提前到22岁。

目前,在沈飞已有17个以工人名命的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级劳模达29人,航空工业首席工人专家达11人……追求卓越,成就了一大批技能大师在沈飞出现,高水平技师让先进设计思想化为蓝天翱翔战鹰。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制造大国重器 沈阳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