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长水机场主要采取了以下5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利用新媒体信息平台,打通云南机场集团所属的省内机场之间的信息,航空公司运控、机务和地面服务的信息,空管的部分信息等三个信息群。二是积极引入空管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及升级服务改版,第一时间掌控进离港航班及地面航空器运行相关状态信息,避免信息的滞后迟缓性或多方传递而导致信息失真。三是加强空地一体化系统建设,在机场保障车辆上加装GPS系统,确保能随时监控除冰车等保障车辆运行情况,为运行指挥员高效及时处置特情提供参考。四是开始着力推进机坪全景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五是运用多方运行大数据融合及新技术设备,长水机场与合肥飞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作为当前生产运营系统的重要支持和强力补充。该系统于2014年10月、11月测试和试运行,12月正式上线使用,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在各驻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累计注册账户超过5000个,并在快速增加,覆盖集团公司16个部门及13个也就是所有州市机场。同时“长水常准”包涵了机务、物流、航食、地服等10余家保障单位,涵盖了19家航空公司及监管局、空管局。
随着“长水常准”在云南机场集团各州市机场的安装运行与覆盖,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以长水机场为中心,云南省各个州市机场为支点的集团集群协同平台,从而达到云南省内各机场之间运行信息的快速化、集成化、扁平化传递。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机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如今,在云南机场集团以“互联网+机场”提升智慧运营程度的理念指导下,长水智慧机场建设步伐已然提速。
按计划,长水机场将通过新建和改造20多个系统,应用“互联网+机场”思维,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使机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具有“智慧”,并且系统融入昆明智慧城市,整合综合交通、旅游、气象等信息,在航班保障、旅客服务、机场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机场服务方面,建立旅客定位信息获取平台,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系统、自助安检、自助登机系统,以及停车场智能管理系、旅客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整合信息数据,支撑实时、主动的服务信息发布;实现自助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购物等旅客自助式体验服务。
当前,长水机场已联合阿里、百度、飞常准等互联网平台,有序推进各子系统建设力度。不久的将来,长水机场携手云南监管局、各航空公司、空管、一关两检等单位推进建立的协同运行指挥决策平台(A-CDM),将让省内机场管理、运行、指挥调度实现协同决策管理,进一步提升机场运营效率。
继2015年4月,机场东跑道二类盲降系统率先投用后,2016年12月8日,机场西跑道二类盲降系统开放使用。至此,昆明机场成为国内首个双跑道均具备二类盲降能力的机场。2016年3月,新增的45个机位投入使用,机场机位总数达到158个。同时,针对自转场以来冬季运行保障面临的新问题,机场在候机楼4个端头与滑行道连接的位置新建7个除冰坪,并增加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飞机除冰效率。随着昆明机场迈入高速发展期,现有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6700万人次要求,昆明机场超前谋划,将加紧开工建设一批基础性保障设施。
按照规划,机场将加快实施东二跑道、S1卫星厅及相关配套建设工程,力争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稳步推进西区跑道、T2航站楼及卫星厅等相关工程建设,力争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机场基础设施达到终端规模。同步开展T1航站楼功能改造,扩建停机位,缓解建设期基础设施保障压力。进入发展成熟期后,进一步完善货运、机务维修、航空公司基地、航油等各类配套设施能力,从管理及软件上提升机场运行效率。
云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说:“5年来,我们坚持率先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云南民航再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昆明长水机场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门户枢纽,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发展动力,谱写中国梦云南民航强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