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城市:航空大都市。国际航空大都市是以国际大型枢纽机场为依托,集航空运输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形态。努力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航空业调整趋势的战略选择。日前,民航局在研究答复全国政协委员胡卫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提案中指出,将与多方共同努力,全方位推进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
目前,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有4座航站楼、6条跑道、3个货邮国际(地区)转运中心,与全球近300个城市通航,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大型飞机制造、临空服务业发展和机场设施体系建设上成果斐然。胡卫委员认为,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仍存在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空域资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航线网络完整性和均衡性存在缺陷、中转衔接竞争力不强、通航发展相对薄弱等问题。他建议,争取设立上海国际航空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以提升枢纽空域容量,鼓励上海货运航线建设,简化旅客中转流程等,努力打造枢纽优势突出、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布局完整的综合性国际航空大都市。
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是上海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也是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全球城市的关键举措。民航局表示将大力支持上海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民航“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着力提升上海、北京和广州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据了解,为满足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航空业务量发展需要,民航局已初步将上海两场改扩建项目列入民航“十三五”规划(草案)。
为助推航空大都市建设,民航局从多个方面予以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民航市场环境。一是在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方面,民航局废止了《关于规范特殊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将特殊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申请材料,从原有的11项简化为2项,从今年4月起,上百页的各类资质证明简化为2页的“申请函+承诺书”,同时压缩审批流程,优化文件传输方式,此举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在机场收费标准方面,民航局扩大机场航空性业务收费浮动空间,放开非航空性业务竞争环节收费,支持长三角地区机场根据自身定位、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和市场供求关系,执行差异化的机场收费标准。三是在空域资源利用方面,民航局将与上海市政府一起努力,加大军民航协调力度,结合浦东第5跑道的投运,推进京沪、沪广、沪兰、沪昆、沪哈等空中大容量通道及上海至日本、上海至台北等平行航路建设,推进军民航联合管制运行协同机制的建立,提升上海空域资源使用和空管运行效率,实现空域精细化管理,促进空域资源充分利用。
空中航线网络建设是上海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的重点工作之一。据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上海中远程洲际航线开辟,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和地区航线,加快完善上海航空枢纽航线网络通达性、衔接率和覆盖面,民航局支持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加快向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转型,在航权、航线、航班时刻等资源配置上,重点支持主要基地航空公司提高国际航线覆盖面和国际客运中转率。同时,鼓励国内外货运航空公司推进上海货运航线建设。国内航线方面,将积极受理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按程序合理安排的涉及上海机场的航线航班;国际航线方面,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至上海的货运航线。
此外,民航局和上海市也将积极协调国家口岸联检单位,不断简化旅客中转流程,创新中转旅客、异地值机行李监管方式,全方位推进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