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集团机场建设部:武思宁报道)机场建设,规划先行。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是我国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各项功能不断完善,机场用地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建成较早的机场西工作区、生活区等区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对既有建筑的改扩建需求尤为迫切。为进一步加大首都机场地区规划协调和管控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利用机场现有土地资源,明确机场陆侧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环境,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的指导下,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经过与市规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规院)、各驻场单位的共同努力配合,2015年初完成了《首都机场T1以南地区规划研究方案》的编制。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修订,2016年3月该方案正式通过了市规委的审查批准。
编制过程艰辛,成果显著
随着首都机场的不断发展,土地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张,T1以南地区由于缺乏对机场建设、局部区域土地利用和空间环境等统一规划,导致部分建设项目面临着建设场址不易选择、规划手续办理迟缓等突出问题,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受到严重制约。2014年初,集团公司启动了T1以南地区规划研究的编制工作,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星在该项目启动会上指出,编制T1以南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确保首都机场作为大型国际枢纽规划布局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二是彻底解决西南区工程建设无规可循、项目申报困难的状况;三是加快推进各驻场单位相关安全运行和民生建设项目的落地。
2014年11月,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并收集整理多个单位的大量土地和房产的权属、年代、性质以及未来需求等信息,规划研究形成初步方案。但是,由于规划研究范围属于老区并涉及华北局、空管局、国航、中航油、特警学院等多个土地权属单位,基于历史原因,土地割裂且相互交织,需求难以统一,问题更是错综复杂。为此,在2015年2月至10月,集团公司和市规委、市规院分别就T1以南规划研究方案召开了9次协调会议,内外部各类沟通数十次。经过反复的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研究方案最终编制完成。2015年11月27日,集团公司与市规委共同组织召开了方案汇报会,与会各单位在会上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该规划方案着眼首都机场发展,结合该区域现实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进行功能分区,适当预留建设空间,合理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兼顾了驻场单位的需求,实行了总体规模控制,对指导与促进本区域建设和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2、3月,集团公司按照相关要求在外部网站完成了规划方案的公示、报审等工作,规划方案正式通过了市规委的审查批准。
至此,首都机场T1以南地区规划研究方案编制工作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同时也标志着该地区终结了长期以来缺乏对机场建设、土地利用和空间环境等具体规划指导的历史。
方案切合实际,特点明确
《首都机场T1以南地区规划研究方案》本着尊重历史、切合实际、完善功能、统筹发展的原则进行编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用地布局方面,一是在规划区用地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总量平衡的方式适当优化了建设指标;二是考虑到机场的特殊性,采取了切合实际的方法和规划标准进行用地分类,明确了各地块的功能;三是结合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安排了多功能用地及待深入研究用地;四是明确了区域配套设施支撑,统筹区域发展。
在建筑规模方面,对更新改造区域内地块容积率较现状进行了适度提升,以保障未来的可实施性。更新改造区域建筑规模由现状建筑及规划增量两部分构成,使该区域总建筑规模有较大幅度的预留空间,有效地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
在道路交通方面,结合现状情况及实际需求优化了内部路网体系,规划方案中各类道路用地合计总面积约57公顷(含机场高速面积约26公顷),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28.8%。考虑到规划范围内道路拓宽难度较大,本着尊重现状的考虑,对路网进行了优化设计,道路用地均明确为“机场用地——内部道路”。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首都机场T1以南地区规划研究方案编制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