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机场空港 >

时间:2016-02-05 14:46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本网讯(内蒙古机场集团:王羽娟报道) 近年来,“科技兴安”工作受到民航局的高度重视。从2008年至2016年召开的8次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中,民航局多次提到要加快新技术在民航的推广和应用。首都机场集团连续三年在安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安全管理的科技支撑作用。

随着科技手段运用对提高民航安全裕度的作用的不断显现,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0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启动机场安全运行智能保障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建设项目。历经3年零5个月,经过了流程梳理、需求调研、架构设计开发、测试验证、上线运行、竣工验收等阶段,2013年9月,系统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机场行业的智能保障系统。

系统由桌面端调度系统、手持终端航班信息系统、车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监控和语音调度等多套子系统无缝整合而成,目前已经覆盖呼和浩特机场保障工作的14个重点岗位和5家驻场单位,为25种共计83辆特种保障车辆安装了GPS定位装置,为一线保障员工配备了240部手持终端,可以实时呈现机场保障人员、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轨迹信息。系统的航班信息一体化发布、违规预警信息自动化发送、问询信息一键式查询、重要保障资源实时监控等功能,真正实现了机场保障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2015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对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开发了定制版手持终端,对系统软件部分进行模块化拆分,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升,更具备了向支线机场推广的条件。2016年1月,升级版系统进入了测试阶段。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科技兴安”的步伐继续加快,向更高的安全欲度不断尝试和迈进。

智能化的“全过程”管理

机场作为飞机空中运输和地面运输的重要的转接点,不仅涉及业务模块多,而且生产保障链条长。据统计,人员不规范作业、错忘漏、疲劳驾驶等是目前导致民航机场生产效率下降、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机坪监管工作和工作流程监督就成为了重点,却也是难点。

系统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这一难题。系统可以通过无线专网对关键保障环节进行智能化监测,为关键环节提供预警信息。如果廊桥操作员未按照规定时间(系统提前设定)到岗,系统提前5分钟(系统提前设定)自动发送信息进行预警提示;如果负责接送旅客的摆渡车在机坪行驶时超速,车辆地理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弹出超速提醒信息,告知机坪监管员车辆超速。当系统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违规行为提醒,而工作人员未在一定的时限内纠正时,系统则会将违规情况进行“越级”上报。此外,系统内部融合的数字监控平台还可以一键调取保障的实时场景,让值班领导、调度员可以对保障工作进行全局把握。

资源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在呼和浩特机场,一个航班的保障最多可以涉及到约47个岗位,60名员工,20多个设备或车辆,航班延误或高峰期时则更多。如何有效调动各方资源完成保障任务?

系统针对机位、保障任务分配分别设计了自动化分配算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纸质台账进行时间轮训式排班的模式。系统在进行任务自动分配时能够充分考虑人员资质、相邻任务时间间隔、任务总量、员工工作时长等因素,还能够严格计算人员的总作业时间和前后任务的间歇时间,确保了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有效防止了一线员工超越资质边界和疲劳作业。

系统还能对机场所有设备、车辆进行管理和运用。所有设备的状态怎样?不同机型所使用的保障车辆有哪些?这些以前被落在本子上、册子里、员工记忆中的“规则”都被系统完全掌握。系统可以自动根据“规则”分配任务。此外,系统还能在任务结束后及时释放资源,使其得到高效利用。

一线式信息传递方式

中午12时50分,航班保障间隙,呼和浩特机场航班监护员小李边吃午饭边用手指在手持终端上敲击着自己下一班要保障的航班号,几秒钟的功夫,终端屏幕上就弹出了该航班的详细信息:“CBJ5553航班,航线北京-呼和浩特,机号B2300,机型A321,预达本场时间1330,机位12”。小李说,自从有了手持终端系统,航班信息查询更加简单便捷了。

据了解,系统采用一线式的信息传递方式,改变了以往的航班保障信息完全依靠电话和对讲机传播的传统模式,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误听误传现象引起的失真难题。调度员可以自行设定信息传达的范围,避免了信息重复发送和无效信息接收;工作人员能够利用手持终端进行航班信息查询,解决了调度员与一线员工间对讲机信道堵塞、通信不畅、员工容易误听误传的通信难题。据统计,系统上线后,一线员工与调度之间的语音通话量降低了近70%。现在走进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再也听不到嘈杂的通讯传递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调度员在工作量减少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决策。

一线岗位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让员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工作上,把繁琐的、重复性的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是系统研发组在设计初期达成的共识。

目前,系统可以实现智能航班计划制作、人员排班、信息录入,还可以进行航班信息自动统计、员工工作量自动统计等,采取的快捷化的操作方式,不仅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而且大大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系统升级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电子台账的录入和传递,舱单电子数据也可直接传递到相应保障人员的手持终端上,通过蓝牙无线打印就可直接送达机组,简便快捷。

在呼和浩特机场,调度人员使用一台电脑、按动几个按钮,就可以制作一份航班计划;一线员工也无需携带对讲机、各类工作表单,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手持终端系统。

“大数据”的收集统计

安全运行智能保障系统这个信息处理、智能管理的“高手”,不仅能让机场运行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科学,而且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据了解,系统可以将一线人员的违规操作记录、未按规定时间到位记录、车辆超速记录、未按规定线路行驶记录等内容自动记入数据库,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得出人员的资质能力匹配情况、培训缺失内容、违规频率、重点违规类型等分析数据,使得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消除风险等级较高的隐患问题。系统还可实现停机位、廊桥及特种车辆使用次数自动累加,对超负荷运转的设施设备发出预警信息,便于机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设施设备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随着采集数据的不断增加,系统内部存储着的庞大数据将成为一个大数据库,而这些精准的一线保障数据,可能成为机场甚至整个行业制定工作标准的有效依据。

安全运行智能保障系统是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将科学技术在机场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它完全颠覆了原有的机场保障模式,将一切由人做的可被替代的工作交给了计算机。

有了安全运行智能保障系统,在37.4万平米的呼和浩特机场场区和5.5万平米的航站楼内,每一个航班的实际执行情况、人员保障时间和节点都可以监控到,机场所有车辆、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也可以有效记录和显示,几乎所有判断、记忆和复核工作都可以由系统来完成。安全运行智能保障系统不仅使机场保障更加高速、高效,而且为机场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的保障模式。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内蒙古机场集团开创机场保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