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民航华北空管局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共同组织的民航低空风切变和尾涡探测预警系统科研课题研讨会,在天津空管分局召开。二十三所、分局管制运行部、气象台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华北空管局气象部丁叶风副部长、分局曹振华副局长出席会议。
民航低空风切变和尾涡探测预警系统科研课题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申报的北京市级重点科研项目。项目合作方为民航华北空管局,具体由天津空管分局配合在天津机场范围内实施。
风切变和尾涡是航空飞行中的隐形杀手,航空器一旦遭遇,严重时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惨烈事故。但对风切变和尾涡的探测预警一直以来是气象预报观测的难点。近年来,随着这对“隐形杀手”造成民航飞行不安全事件增多,科研人员也加大了对其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此次实施的科研项目,将在天津机场内设置多个探测点,设备主要包括二十三所最新研制的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激光测风雷达、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地面风站等。届时将形成对机场进近区域和跑道范围的立体探测组网,捕捉0- 600米高度的风数据分布,探测风切变和尾涡现象,并进行预警。
研讨会上,二十三所工程师详细介绍了科研产品的用途和运行特点,以及本次课题的整体规划。管制运行部门结合航班运行实际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经过与会人员讨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小组成员,明确了责任分工,调整和修改的实施计划,研究布置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华北空管局气象部丁叶风副部长在讲话时首先对天津分局气象台的技术实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此次科研课题在天津机场实施,对天津分局气象台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希望气象台全力配合课题组实施各项科研任务,尽快取得科研成果,有效发挥科研项目的示范推广作用。
天津空管分局曹振华副局长在讲话时表示:分局将积极配合实施此项科研项目,并把民航低空风切变和尾涡探测预警系统的科研课题作为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则的一个重大项目来抓,切实为民航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次“民航低空风切变和尾涡探测预警系统”科研课题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风切变和尾涡探测预警系统研究的全面启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津机场将具备风切变和尾涡预警的有效手段,有效将这一对隐形杀手扼杀在摇篮,同时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民航气象的风切变和尾涡探测预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