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首都新机场选择用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对中国民航的发展影响至深、得到全国人民认同、为国际社会所熟知,且其名字需有内在魅力价值,符合国家门户形象。
依我看,唯有一人最符合这个要求——他就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奠基人、担任新中国27年总理的周恩来。
给您说说命名“恩来机场”的理由
与现在的“首都国际机场”区分,建议将首都新机场命名为“首都恩来国际机场”!理由很多,重点讲三个:
第一,周恩来对民航乃至中国影响深远。
1949年,周恩来亲自决策部署的“两航起义”是“具有无限前途的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起点”,奠定了新中国民航发展的基石;1957年,周总理在民航局中缅通航一周年总结报告上批示的“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三句话,成为了中国民航的工作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成为了民航精神文化的魂魄,血脉相连,代代传承。过去、现在、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影响着中国民航的发展。
巧合的是,2014年12月26日,首都新机场正式开工。时光倒回去40年,也就是1974年的12月23日-28日,病情沉重的周恩来完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飞行。他不顾医生的禁令飞赴长沙面见毛泽东。正是这次鲜为人知的“长沙会谈”,商定了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布局了邓小平的复出,对于之后明确“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乃至为改革开放铺路奠基,意义非凡。
第二,周恩来的名字人民认可、世界熟知。
在网络浮躁气息蔓延、野史谣言招摇的当下,找一个国人钦服、国际认可的政治人物,周恩来总理是最大公约数。周恩来卓越的功勋、崇高的人格,尤其是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忍辱负重的形象超越了其他政治家,在两岸三地乃至整个华人世界接受度高,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国际社会,周恩来以其独有的东方智慧和风采魅力为世人铭记,他的影响已超越国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写道:“我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以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恩来’译成英文是‘恩惠降临’之意。这个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风度和气质。……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人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明的精华的结晶。”周恩来在1954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已成为现在规范国际关系、构建未来国际秩序的重要准则,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国门”,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国际名片,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恩来”命名的首都新机场会得到更多来自国内、国际社会的衷心赞誉和认可。
第三,“恩来”两字底蕴深、寓意好。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恩,惠也(《说文》)、仁也(《礼记》),来,至也(《尔雅》)。“恩来”即“福泽众生、继往开来”;用时尚的话来讲:“恩来”意味着“爱的传递”。首都机场集团的文化主旨是“天地之道、大国之门”,“恩来”的名字与“国之门户”的文化形象是高度契合的,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对外形象是高度契合的。
更有趣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小名叫“大鸾”,传说中的神鸟;表字“翔宇”,和飞行的关系不言自明。
听我唠叨完这些,您是否觉得,不用“恩来”命名首都新机场似乎真说不过去?
要不,您接着说个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