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中,机坪上的工程施工区域外,雨水齐腰,敖进滔带领施工方保障工程现场免受雨水冲击直至天亮,先堵后疏,将骤降雨水引至施工基槽内。这个场景对于记者采访的近十个人,都是历历在目。
近4年的不停航施工,安全运行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操作好每一个动作,把好每一道关,一切为了安全。
创新纪录中国民航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首都机场高密度的航班起降,必须严格控制工程暗挖段上方的中央跑道的沉降,箱涵结构外皮距离跑道仅有4米多,这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
跑道下方232米的工程,成为首都机场T3B-T2捷运联络线工程的难点。
据了解,该工程暗挖先由60< /span>根长为232米、直径为970mm钢管形成下穿道的超强支护结构(工程术语叫“管幕”),再把长为23.9米、高为9.05米的横切面切割成10个小单元,分块挖土推进,形成隧道框架,逐步推进,最后贯通。
“一般地铁施工沉降精度在30mm范围内,本次工程设计要求管幕施工阶段跑道控制在6mm以内、暗挖阶段跑道沉降控制在18mm以内。如果超出沉降规定允许值,可能存在因沉降引发不安全事件,这样的结果对首都机场如此繁忙的国际机场来说,如果沉降超出跑道平整度要求,还会加大起降飞机的颠簸,可能造成飞机起落架或其他部位的损坏,引起安全事故。”从事暗挖工程十几年、该工程施工队负责人赵喜海说,此次工程建设是一种极致的挑战。
为达到沉降精度控制要求,工程建设期间,中跑道两侧建立了两个激光监测基站,利用监测仪实时监测跑道沉降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和事故提出警报,确保飞机起落安全;同时对暗挖隧道进行监测,收集隧道位移和受力数据,掌握结构实际状态的变形和受力状况,以利于修正设计,实现动态设计,对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做出综合判断,以指导后续施工。工程施工对沉降进行实时监测的结果,确保了道面沉降和结构安全始终处在控制范围。
“我们明确了工程质量目标,即:工程验收一次交验合格,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利用每周四监理例会平台,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分析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现场检查力度,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严格按要求进行质量自检和查验,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隐患及时纠正,尤其是强化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从而保证工程施工按照施工合同、经审查的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赵喜海说。
首都机场T3B-T2捷运联络线工程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停航施工周期长,暗挖段管幕顶进精度要求高,道面沉降控制标准高、难度大,飞行区内施工限制多,安全风险高等等,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迎来了累累硕果:232米超长管幕顶进成功实施,精度满足设计要求;跑道下不停航浅埋暗挖胜利贯通,无安全事故,跑道累计沉降小于8mm,满足正常运行要求;该工程共研发9项新技术,其中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工法3项;硕士论文3篇;目前成果正在推广到拱北隧道、北京地铁等工程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下工程的技术创新。
首都机场T3B-T2捷运联络线工程的竣工投用,将大幅提升机场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推动首都机场大型航空枢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