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网讯:2014年9月17日-19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应邀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本届论坛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及《经济参考报》共同主办,主题为“在创新中前行——中国航空金融的新需求、新变革、新趋势”。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共同剖析和讨论了中国航空金融面临的新需求、新变革和新趋势,剖析问题、寻找对策,探索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公务航空、通用航空金融制度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讨论中,巴航工业大中华区商用飞机市场销售副总裁郭青就当前公务航空市场的发展现状表示:中国的公务机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一方面受政策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增长放缓,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资源和配套设施在爆发式的增长后遇到一个瓶颈,在此内外因的作用下,市场进入了一个暂时的调整阶段,然而整个公务机市场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这是因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和财富的聚集将支持对公务机的需求。而需求的增长将带动对配套设施的投资,也会推动政策和运营环境的不断改善。在中国,从来都是市场来推动政策往前走。很少有政策超前改变的。作为公务机制造商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公务机市场将总计新交付805架飞机,价值达到280亿美金。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
针对目前国内机场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郭青建议:首先,机场要打破垄断,允许民营资本或其他资本进入FBO的建设和运营,引入竞争。机场要为建设和运行FBO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达到双赢的结果。其次,要在条件成熟的城市,优先试点公务机专用机场,缓解公共运输机场飞行时刻和停机位紧张的问题。让公务机能够召之即来,来之即飞,真正做到快捷、便利、高效。另外,包括飞行员与机务在内的公务机行业的各类相关从业人员的缺失,亦需要配套的长期规划和投资。?
对于公务机的认知,郭青认为目前在国人尚有一些误区,有很多人把公务机视同奢侈品。事实上,公务机本质上是和公共运输一样是一种交通工具,不同的是,公务机是一种更加高效,更加灵活和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对现有的共有运输是非常有益的补充,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最后,郭青呼吁业界同仁,包括制造商、运营商、租赁公司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一起推动政策和运营环境的改变,推动公务航空在国内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