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租赁副总裁陶梅作主题演讲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9月18日,工银租赁副总裁陶梅在第三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上表示,未来20年,中国飞机业发展空间广阔,在全球航空核心主流的租赁业务中将居更重要的地位。
陶梅认为,中国飞机租赁市场的潜力巨大。中国通过租赁方式引进飞机的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去年统计数字约为65%,保守估计也在50%-60%水平。根据 预测,未来20年全球需要交付的新飞机约为三万六千架到四万架之间,金额高达五万多亿美元,其中预计45%左右采用租赁方式实现。
一、工银租赁一直致力于于探索中国飞机租赁业的发展道路
工银租赁在成立之初,就将飞机租赁业务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经过7年的创新发展,目前工银租赁经营管理的飞机已超过400架,实际交付的商用飞机达 200架,机队价值达到625亿元,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十。业务范围覆盖全球,与全球49个主流航空公司开展了包括售后回租、经营租赁、融资租赁、预付 款融资在内的各类业务。
工银租赁飞机业务的发展,显示了中国飞机租赁业在全球的崛起。在2007年之前,中资租赁公司在国内飞机市场地位很弱,只拥有43架飞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 不到5%。2007年工银租赁等银行系租赁公司成立后,通过中国保税租赁、直接批量采购、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等一系列创新业务,打破了外资飞机租赁公司的 垄断。至2013年底,中资飞机租赁公司向国内航空公司出租了300架飞机,机队规模是2007年的5倍,占整个中国民航机队的14%。中资租赁公司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市场80%以上的飞机租赁业务,还进军国际市场,与国际同业同台竞技。在目前世界前20家飞机租赁公司中,中资公司已有3家,资产合计 364亿美元,已是全球飞机租赁行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工银租赁飞机业务发展有三点重要经验
1、必须坚持 “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原则
飞机租赁是人才和资金密集性产业,同时也是高度国际化的业务。工银租赁成立后,针对飞机租赁的业务特点,提出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专业化就是引进专业人才,做专业产品。工银租赁从各个领域招聘专业人员,建立了一只覆盖销售、技术、融资、运营、法律、合同、交易等领域的专业团队,开发了 种类齐全、专业突出的产品线,业务品种覆盖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经营租赁、资产包交易等,特色产品包括保税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离岸租赁等。团队和 产品的专业性得到业界公认。
市场化就是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工银租赁根据市场情况和趋势设计产品,按市场价格提供服务,按市场水平筹集资金,从市场上招募人才。市场始终是公司经营的立足点。
国际化就是坚持“走出去”,参加国际市场竞争。工银租赁飞机业务率先走向海外,在爱尔兰建立了海外平台,与23个国家及地区的49个航空公司开展了业务,海外资产已占到机队数量的55%。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飞机租赁公司。
实践证明,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战略符合飞机租赁业的特点,符合金融租赁公司飞机业务方向,是中资飞机租赁公司经营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
2、必须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途径
中国飞机租赁行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打破外国公司垄断的过程。与国外同行相比,中资飞机租赁公司在人才、技术、资金上的不足十分明显。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工银租赁高度重视创新,通过创新来获得市场。2009年12月,工银租赁成功开创了国际瞩目的中国保税租赁业务,大幅降低了中国航空公司租赁飞机的成本,一举打破了外资的垄断。现在,保税租赁主导了国内飞机租赁行业。
2012年12月,工银租赁采用东疆的项目公司,首次将中国天津空客总装线总装的A320飞机出口海外,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走出去零的突破。为未来国产飞机的出口租赁探索了道路。
2013年8月,工银租赁联合农银租赁,共同购买一架飞机出租给深圳航空公司,开创了世界上第一笔两个SPV联合租赁飞机的新业务模式,开拓了同业合作的新渠道。
2014年5月,工银租赁与美口行、印尼鹰航一起开展了飞机出口信贷融资,是中国飞机租赁公司第一次开展出口信贷业务,打开了国内租赁公司飞机融资的新渠道。
正是通过这些不断的创新,工银租赁才能走在行业前列,实现业务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飞机租赁公司。
3、必须坚持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工银租赁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一直遵循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谋求自身发展。按照国家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计民生的要求,工银租赁将商用运输飞机作为飞机业务的重点,七年来帮助国内航空公司引进了106架飞机,为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工银租赁积极支持航空工业和国产飞机的发展。与中国商飞达成了45架C919飞机的合作协议,是国产飞机最大的启动用户。工银租赁致力于成为国产飞机销售的重要平台,成立了专门的国产飞机租赁团队,通过加快海外业务平台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为国产飞机走出去奠定基础。
工银租赁积极配合国家经济外交战略,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友好往来的一道桥梁。通过批量采购飞机,工银租赁使租赁公司进入政府采购框架,使国家在经济 外交中拥有了更大的决策空间;通过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国家的航空租赁业务,深化了我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航空合作;在匈牙利、印尼、老挝、埃塞俄比 亚等国的业务,强化了我国在这些战略支点国家的作用。此外,工银租赁的爱尔兰平台也成为在爱尔兰的最大中资企业。
坚持 “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原则,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途径,坚持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是工银租赁七年来发展的三点重要经验。
三、展望未来,中国飞机租赁行业发展有四大方向
从 全球市场来看,未来飞机租赁行业的前景看好。据预测,未来二十年全球需要交付新飞机36,770架,金额高达52,000亿美元,其中一半左右将采用经营 租赁。作为工商银行重要的全球业务产品线,工银租赁将进一步加大在飞机租赁领域的开拓,力争在5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全球第五名。从方向上看,未来中国飞机租 赁行业可以四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就是一步步地融入全球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历程。现阶段,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必须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走向国际市场才能充分发挥飞机资产流动性好,价值稳定的特点。只有建立在全球各个市场的业务能力,飞机租赁公司才能从飞机资产的流动性中受益。特别是对于二手飞机,国内市场需求小,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才能找到客户,实现飞机的资产全链条管理。
走向国际市场才能提高竞争力。不仅有利于在实践中吸收国外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还可创新出更有特色的租赁产品。充分利用各国法律、监管、税务、会计上的不同因素,设计最优的产品。
走向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多资金来源。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本,通过抵押融资、出口信贷、EETC、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筹集资金,增强长期资产的流动性,分散流动性风险。
2、从模式跟随走向模式创新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发展,还主要是跟随国外的业务模式,处于学习的过程。未来,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应从模式跟随走向模式创新,在创造中国特色的飞机租赁业务发展道路之上,创新出可以引领世界同业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飞机租赁行业的创新源泉。
比如,在我国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人民币国际化迅猛推进的过程中,租赁公司可以探索人民币方式的飞机融资模式,既能避免汇率波动,降低流动性风险,又能促进人民币长期稳定的双向流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
又比如,在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租赁公司可以探索将自贸区作为全球业务的载体,大力开发离岸租赁业务,使中国的自贸区成为世界飞机融资和全球飞机租赁的中心。
3、从金融资源的集成到金融产品的供给
飞机租赁是金融资源的大集成者,一项复杂的飞机租赁业务可以将信贷、证券、保险、基金、股权投资、信托、评级等多种金融资源全部集成。这种聚合金融资源的能力,是其它金融产品所没有的。
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目前还处于多方面寻求金融资源加以集成的阶段,与银行、证券、保险等较为成熟的行业相比还较为弱小,处于弱势地位。典型反映在飞机租赁融 资难、价格贵上。随着飞机资产的不断累积,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未来可以从金融资源的集成到金融产品的供给,不再是简单从其他金融行业寻求资源,而是开发出 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比如资产支持证券、理财、信托等。
在这一方面,国外一流的飞机租赁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们将飞机资产进行组合、分割,设计出风险和收益不同的投资产品,在金融市场直接进行公开销售 或私下募集。较为典型的是美国EETC市场,近年来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产品供不应求。成为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对增强飞机租赁公司 在金融业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4、从关注行业自身到助力中国航空工业崛起
制造和使用中国自己的大飞机,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航空产业链中,航空运输和航空金融相对较强,航空制造业是短板,导致我 国航空运输和航空金融发展更多带动的是外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而我国自己的航空工业受益有限。飞机租赁公司发展壮大后,应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中国航空工业 崛起。
在方式上,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可以发挥金融实力,大批量采购国产飞机,为中国航空业投注资金;可以利用全球的销售平台和网络,向国外航空公司销售国产飞机, 帮助国产飞机走出去;可以与国家对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计划相结合,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基础建设同时,销售国产飞机;等等。
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