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安全 >

时间:2014-07-25 21:09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谁嘴大 谁有理

  在西方国家掌握着强势媒体的背景下,西方在话语权上的强势更是使得俄罗斯有口难辩。

  在调查尚未有定论之时,MH17航班被苏制“山毛榉”中远程防空导弹击落几乎成了众口一词的结论。7月18日,乌克兰驻联合国代表尤里·谢尔盖耶夫说顿巴斯的武装分子手中“至少有两套防空导弹系统‘山毛榉’”。在乌克兰驻华使馆散发的资料当中称,事发前几天,俄罗斯空军的米格-29战斗机曾经向乌克兰空军发动袭击,暗示俄空军亦有可能参与击落了马航航班。而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信息则称,在马航航班被击落前,航线周围有乌克兰空军的苏-25强击机活动。

  美国国务卿克里也公开声称:飞机是被乌克兰亲俄武装打下来的,导弹是俄罗斯提供的。

  将MH17航班坠毁的原因牢牢钉在防空导弹击落说之上,将本次悲剧赋予了地缘政治属性。它使俄罗斯被重新置于1983年苏联空军击落大韩航空KAL007航班一边倒语境当中。“此次的马航事件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31年前,那个令我们为之愤怒的野蛮行径。”韩国首尔政治评论员朴大出告诉南方周末。《亚洲经济日报》记者朴善美将其称之为“31年挥之不去的噩梦”。这一类比让俄罗斯感到相当被动。

  7月18日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接受采访的时候只能用简单的否定来回应各方的指责。普京总统在首度向本案作出表态的时候也只能含糊地表示说:“如果乌克兰政府不向东部武装分子发动进攻,这样的灾难就不会发生。”猜疑俄罗斯是幕后主使者的声音如潮水一般涌来,其声调拔高到了反思近期西方对俄罗斯政策是否“失败”之上。其中一个典型的声音来自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自由中心主任加蒂纳(Gardiner)。他声称:“由于美国和我们在欧洲的盟友对于俄罗斯干涉乌克兰内政做出了失败的反应,导致了这起致命的悲剧性事件发生。”北约驻土耳其陆军部队司令本·霍奇斯中将也公开宣称:“我们要给俄罗斯施加一点压力,让他们管住这些人(东乌分离主义武装)。”

  在西方国家掌握着强势媒体的背景下,西方在话语权上的强势更是使得俄罗斯有口难辨。一时间,谁嘴大,谁有理。

  欧洲不急美国着急

  空难发生后,最积极的是美国。与此相反的是,作为空难事件当事人的欧盟和大多数欧洲国家却表现出相对的克制和冷静,尤其是此次空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荷兰。

  “亲俄叛军用俄罗斯武器击落了MH17航班,这一点几乎毫无疑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7月18的报道当中写道。“为什么白宫没有这么说?”《外交政策》提出了一个问题。

  其实,比起希拉里、麦凯恩和副总统拜登以及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鲍尔几乎指名道姓地指责俄罗斯纵容包庇亲俄武装击落MH17不同,白宫的发言谨慎地要求双方实现停火,以便立即进行中立客观的调查。虽然奥巴马的表态当中暗示莫斯科需要为此事承担责任,但由于美国刚刚在MH17航班出事前24小时里公布了对俄罗斯进一步强化制裁措施,出于政策的灵活性考虑,他并没有立刻提及需要对俄罗斯采取何种惩罚性的对策。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表态与拜登和国务卿克里的态度高度一致。澳大利亚总理阿伯特因为直接指责俄罗斯而被俄方指责为言行“不恰当”。

  与此相反的是,作为当事人的欧盟和大多数欧洲国家却表现出相对的克制和冷静,尤其是此次空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荷兰。

  欧盟驻华使团新闻发言人威廉告诉南方周末:当务之急首先是要找出灾难发生的原因,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在被问及欧洲会否应美国之邀进一步制裁俄罗斯时,威廉说:一切的前提是先要找出事件的原因,还有证据,必须有证据。所以欧盟发表的声明是,立即成立调查机构,查明事件原因。

  7月21日,国际媒体称:英法德三国首脑致电普京,要求普京为国际调查团前往出事地点调查事件提供协助,否则将在22日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制裁俄罗斯。但法国驻华使馆副参赞杜建达告诉南方周末:那是国际媒体的“分析”。爱丽舍宫的文件说的是:如果普京不合作,欧盟外长会议将会对事件进行认真评估和定性,这和“制裁”不是一回事吧?我们还没说要制裁俄罗斯。果然,法国总统奥朗德于当地时间21日表示,即使是在对俄施加制裁的环境下,法国也不会叫停对俄出售军舰计划。7月23日,欧盟驻华使团给南方周末发来22日欧盟外长会议的相关决议,文件里并无更为强硬的内容,包括“制裁”两个字都没有。

  不过,正如德国《明镜》周刊所指出的那样,普京本来试图将东乌克兰冲突局限于“地区性冲突”而尽力避免外部势力干预的做法随着马航飞机的坠落而失效。国际势力正在介入这一地区局势,并且会带来东乌克兰局势的“转机”。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马航MH17空难三大怪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