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单位 >

时间:2014-06-12 19:37来源:蓝天航空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2014年6月11日,民航山西空管分局太原进近管制室打破了原有的单扇区运行模式,开始尝试双扇区运行。进近管制室的双扇区运行模式规划由来已久,主要是为了缓解山西分局进近管制室的繁忙时段调配指挥压力,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间接提高进近管制容量。目前,太原机场日均保障起落架次约为200架次左右,去年的日保障高峰也曾突破240架次,这些航空器的五边间隔掌握和调配指挥间隔的控制都离不开太原进近管制室人员的倾力付出,但是按照现有太原机场保障架次的增长规律计算,今年太原机场的夏季保障日高峰很有可能突破260架次,在这样严峻的保障形势下,进近管制室增开扇区变得很有必要。

  6月11日上午,山西空管分局进近管制室安排了值班人员进行了增开扇区工作,一个全新的管制频率让我这个区域管制员感到一阵新鲜。尽管我对进近管制室的工作流程及具体的扇区运行方式并不了解。但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目前进近管制室是采用分内外扇区运行的基本分扇模式,两扇区间通过水平范围及高度范围约定扇区边界。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进近管制室的分扇区运行并不会对区域管制室的运行调配产生过多的影响,而以高度分割的扇区边界更有助于航空器的扇区归属和定位移交。作为区域管制人员,我对进近管制的调配理念与方法知之甚少,仅能想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航空器排序。分内外扇的方法实际上是完成了进近阶段航空器的去粗取精的过程,外扇区负责航空器间隔粗调,内扇负责航空器间隔的微调,对于增加扇区容量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将此模型进行适当改变,即将五边航空器听从内扇指挥,非五边航空器交由外扇指挥,内扇职能向塔台管制靠近,外扇职能向区域管制靠近,也能够达到上述方案的基本目的,倒是在操作模式上更倾向于某些大机场的进近调配方法。

  在此,我们不妨把目前山西区域的分扇模式一起对比加以探讨,区域管制目前主要使用三扇区水平分割的基本模式,即在水平范围内全高度飞机都交由相应扇区负责。如果与进近管制的外扇相比较,区域管制更是大尺度范围内的粗调过程,通过的是高度和以十公里为计量单位的区域间隔进行航空器排序,往往由于航空器高度高且速度大而难以完成间隔的细微操作。如果借鉴进近内外扇区的分割方法,区域管制将不同远近目的地的航空器利用高度层分割交由不同扇区指挥,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空域容量。例如,山西区域内6000米以下的飞行均为与进离港有关的本场航空器,6000至6900米为山西区域相邻内蒙古、北京、河南、陕西境内落地飞行,更高高度为相邻区域以远的目的地机场航空器使用,这种扇区分割理念其实正是目前全国正在广泛使用的高低扇分割方法。

  归根结底,水平分割和内外分割各有长处,但也都会产生各自的问题,不同的管制单位也有自己的空域现状和调配习惯,如果进近管制室实施水平扇区分割,相信也会呈现出不少新的运行特点,希望广大管制员能深入研究本地区本区域运行特点,不断提出有建设性的优化设计方案,为我们的扇区更加合理做出贡献。当然,这一切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空域使用率,更好的保障飞行安全。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由太原进近双扇运行谈山西地区扇区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