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民航合作交流会暨大面积延误讨论会在民航深圳空管站开展。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专家、UPS首席飞行员、美联航代表、深圳航空运行部经理、流量管理部门运行经理以及民航安全管理系统专家共10多人与会。针对今年珠三角入汛后频繁出现的强对流暴雨天气,会议着重讨论了极端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大面积延误的解决办法,中美双方就各自经验深度交流。
深圳空管站首先向美方与会人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协同决策系统(CDM)的各项应用。CDM系统使得空管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使极端天气下大面积延误信息透明化,从而提供科学合理的离港排序建议,减轻管制员压力。系统运行两年多来的数据显示,在处置大面积延误时,CDM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联邦航空局随后展示美国在面对由于恶劣天气造成延误的应对方法。与我国不同的是,他们侧重根据目的地机场的容量来安排起飞航班的流量。机场的容量由天气、通讯导航监督系统的能力和空域决定,一旦气象部门预测发生恶劣天气,当地空管部门立即通知流量管理局,随即开展视频或电话会议评估逐个时段天气对的影响,确定目的地机场或者对应航路的容量。最后由CDM系统(空管流量管理人员、气象人员、机场和航空公司共同组成)提前对航班科学排序。在此期间,各部门信息保持通畅,航空公司尽义务提前告知旅客延误情况使得应对机制得以有效运作。
最后,深圳航空向大家阐述了航空公司在应对大面积延误时采取的对应措施,与会各方展开深入交流、讨论,感到获益匪浅。
极端天气导致大面积航班延误是各民航大国面临的普遍问题,这次会议在向外界展示深圳民航的处理方法和成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取美国这样的民航强国的应对方案。启发我们打开思路,为更科学合理地解决大面积延误、提高极端天气下运行的效率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