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员工满意是我们的目标。”这是武汉天河机场员工食堂主任张帆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这个“责任”和“目标”,为了武汉机场2670余名员工舌尖上的美味,作为掌勺大师的张帆可是动了不少脑筋……
老食堂迎来新主任
2012年底,一纸调令,张帆从机场宾馆副经理的岗位来到了员工食堂。当时,正值湖北机场集团公司大力深化员工“三有”工程,“品质生活”渐成热词。作为员工饮食方面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员工食堂责无旁贷,更应想方设法让员工“吃得好”,把员工“生活有品质”的要求落到实处。
武汉机场员工食堂是1995年开航时启用的,至今已近20年。尽管对员工食堂的“老态”张帆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第一次走进食堂时,还是傻了眼——食堂之“老”,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墙壁到处是裂纹,满眼斑驳,找不到一块完好的;操作间里裸露的水管有气无力地滴着水,洗碗池和切菜台已伤痕累累;头顶上看不到一块完整的天花板,一些设备已显得破旧,早就是超期服役了;员工用餐厅一到高峰就捉襟见肘,显得很狭小,五六十张木质桌椅也残缺不全……面对此情此景,张帆犯了难——员工食堂处于机场三期扩建的拆迁范围内,再投钱进行大的改造,实在是不值,上级也不会同意;但怎么也得再维持一年多时间,一些老旧设备不更新不行,一些污损的墙面不整修也不行……
怎么办?张帆陷入了沉思。
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餐饮这个行当,张帆摸爬滚打了近20年,毕竟是“老江湖”了,不仅取得了二级专业营养师资格证,还当选为湖北省餐饮协会理事,在2009年湖北省烹饪大赛中,曾一举夺魁,捧得金奖。“虽不能锦上添花,但力所能及的改变还是可行的。” 张帆暗下决心。于是,他一口气连烧了“三把火”。
长期从事餐饮,张帆知道,要想吃得健康有营养,原材料必须保持足够的新鲜。可食堂的现状是,除了一台肉类食品保鲜的冷冻柜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冷藏设备和冷藏间,可他硬是从后厨挤出了一片几方寸的空间,建了一个低温蔬菜储藏室。
蔬菜储藏室建好后,张帆又想到卤菜房。食堂有位老师傅,做卤菜非常拿手。这么好的资源为何不用?武汉人都爱吃卤菜,尤其是夏天,凉拌卤菜非常受欢迎。于是张帆向领导递交了一份建议。经测算,建设卤菜房,需要投资好几万元。建议虽好,可公司经营压力重,成本控制严,即使卤菜房建成了,食堂很可能说拆就拆,在投资与员工短期实惠之间做选择题,让领导也有些犯难。2013年3月底,经张帆多次建议和领导审慎考虑,卤菜房还是如期动工了,为员工提高“品质生活”又添了一笔。
硬件提升了,软件也不能落后。虽说不是网络大虾,但张帆深知网络在沟通和互动中的重要性。他开始主动学习网络知识,请人做指导,在腾讯和新浪开通了食堂微博,上线至今,好评如潮。“食堂微博我天天看,菜谱还实时更新呢!”有人在微博中留言。
众口难调也要调
常言道,众口难调。办好食堂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同样是做餐饮,但在机场宾馆和在员工食堂不仅是小锅与大锅的区别,更大的区别在于食客变了,食客的饮食习惯也变了。为了迎合员工的口味,张帆开始沉下心来,潜心研究菜谱。他知道,满足大家的胃才是真谛。
精烹还是细煮?经过深思熟虑,因地制宜,张帆创新了烹饪方式,融入蒸、煮、生炝、凉拌等低温烹饪元素。于是,打造“舌尖上的黄陂”,推出粉丝蒸娃娃菜、雪菜蒸鲩鱼等“黄陂蒸菜系列”;于是,组织白案厨师到市区考察学习,现学现用,推出了生烫牛肉粉、皮蛋滑鸡粥、五谷红枣粥、水饺等早餐新品种;原汁原味和色香俱全的菜肴,满足了员工对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需求。现在,食堂的菜肴品种每月更新30%,每天至少保证15个早餐品种,20个中餐品种。
员工吃得好不好,还是员工说了算。很快,大伙便感受到了食堂的变化,纷纷向笔者打听,食堂是不是来了大师傅。“当然,他可是咱们武汉机场的营养师呢!”“那以后要常来这儿吃。”
大伙都爱“卤菜房”
其实,大伙最爱的还是卤菜房。不仅透明的操作间让大伙心里踏实,而一盘盘荤素搭配的精美卤菜,由操作员当面改刀,加料拌匀,分装在一个个干干净净的方便盒里,看起来就有食欲。
有时候,卤菜房还现场制作一些田园沙拉、多荤披萨、蛋挞等西点,夏天的时候,上一些冰镇酸梅汤、绿豆汤,以及“三八”节的神秘礼品,频频给员工带来惊喜。“食堂的卤牛肉做得好,比外面的实惠。”“水果沙拉也很好吃,配料的口味特别适中,吃得健康。”在卤菜售卖窗口,员工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而张帆,看到员工满意,他也由衷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