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2-02-03 14:13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铁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国外是否也有“春运式迁徙”

  或分时度假、或发展交通、或错峰出行,发达国家应对节日客流各有所长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和假期,也都会在不同时间形成集中的客流。据《北京晚报》报道,在美国,感恩节到圣诞节这段时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交通最繁忙的一段时期。不过,一方面,很多人会选择把自己的年假放在这两个节日前后,在出行和回程日期上能够错开运输瓶颈。另一方面,美国的枢纽城市也比较多,客流不会过分集中在一两个城市。

  法国职员每年有五到六周的自由休假时间。法国国内被分成三个地区,各地区休假时间不同,从而避免人群在同一时间内大规模流动,也能减少人们外出休假时遭遇无人服务的尴尬。

  日本的返乡客流大致集中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和公历新年,乘坐火车是日本人的出行首选。日本铁路不仅技术成熟、运行稳定,而且车次极多,完全可以满足在各地工作和居住的旅客们回家团聚的往来需要,所以基本感觉不到因乘客多而产生的乘车压力。

是什么推动数亿人舟车劳顿

  春运是中国几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反映,也体现出文化观念的碰撞

  春运与其说是一场因节日而来的人口迁徙,不如说是中国社会几十年来人口流动的爆发式体现。庞大的春运人流中,无论是“民工流”、“探亲流”还是“学生流”,都是为拓展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而在工作场所、临时居住地与原住地之间的钟摆型流动。而与这一钟摆相伴随的,还有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空间、社会地位上的流动。

  春运人流在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迁徙,同样也体现着中国在发展中的不均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正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双重变革。无论是发展中的区域差距,还是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都使得资源更多地向先发地区倾斜,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规模化的人口迁徙。

  从文化上看,春运也体现中国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融合:一方面,“家”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仍蕴含深厚意义,亲情、团圆等价值仍为人重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大潮中,追求个人价值的完成、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着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人民日报谈2012年春运:31亿人次的时代洪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