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民航局还适当调节减缓飞机引进速度,通过总量调控措施,使各项生产指标增长得到理性控制;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强化了对行业的科技支撑。民航局安排6亿多元资金,为23个支线机场配备仪表着陆、助航灯光系统和气象设施。首都、广州、浦东、虹桥、深圳等五大机场全面实现“区域导航”运行。伊春、温州等机场实施了“所需导航性能-进近”程序。全国旅客吞吐量100万以上的机场绝大部分具备了双向盲降功能。
民航局进一步强化了基础安全工作。制定、修订《民用运输机场突发应急救援管理规则》等4部规章和《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等51个标准,出台了《民用航空运输机长职责》、《民用航空重大安全事项挂牌督办及整改工作暂行办法》、《防止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完成所有在运行的37家运输航空公司的安全补充合格审定,完成179家机场安全要素整合到机场使用手册的审核工作,完成29家空管单位的审核,以及4家机务维修部门的补充审定。
安全评估“一票否决”
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李健坦言,中国民航行业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民航运力增长,加大了安全压力。明年计划净增150架飞机,相当于新增加三、四家中型航空公司。在专业人员、空域、机场容量等关键资源没有较大改观的情况下,安全运行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运量预计保持较快增长,安全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剧,民航将继续大力实施持续安全战略,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狠抓总量调控和依法监管,狠抓资质管理和风险管控。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李健要求明年各单位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制,提高规章标准的执行力,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各地区管理局要继续与辖区生产运行单位签订《航空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加大依法监管的力度,督促企业建立自律的安全管理机制。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2011民航安全盘点 明年安全评估“一票否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