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办公室内,本报记者们正模拟高峰期地铁乘客站桩。 摄影:张秉路
为缓解目前拥挤现状,广州地铁已增购车辆加密间隔班次 7月20日起,本报推出了《探路广州地铁文化》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就收到不少市民、网友的支持和建议。 通过采访、搜集和整理,最终诞生了5种市民意见、5种代表委员意见、3种文化论调;此外,在7月23日地铁下午茶活动中,更有一群地铁迷继续为地铁文化谏言,产生6种新建议。 “地铁我也经常坐,但拥挤得厉害!”昨日上午,应邀参加广州某电视台一节目录制的广州地铁总公司总经理丁建隆直言不讳。 现场,一份由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于今年4月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地铁满意度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市民抱怨最多的就是地铁太拥挤了,不满意度达到了43.7%,与2008年相比,不满意度整整高出了20%。 今年5月,广州地铁运送乘客达13620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439.4万人次,同比去年增幅达50%,也就是说乘客比去年又多了一半。 “这绝对算是一种暴增!我自己也做了很多次‘沙丁鱼’。”面对广州地铁客运量的“辉煌战绩”,丁建隆无奈苦笑。 图2:每天到上下班高峰期,广州各地铁都是人满为患(资料图)。 摄影:何奔 现状:地铁确实超载了 7月25日,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地铁提出了严格的“四不”要求——不超载,站台不超员,通道不拥挤,电梯不满荷。但丁建隆认为,作为大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要完全做到不现实,目前广州地铁也不需要这样。 昨日,丁建隆不得不承认广州地铁运载量肯定超标了。“我们有个评估。比如站口站不了人,就在出入口控制人流;如果出入口站满了,就在地面上控制。”亚运会期间,广州地铁就是这样做的,但从目前的流量来看,他认为还没有必要做那样的管控。 对策:各线路增开列车 目前,地铁解决大客流量的办法通常是临时调派列车,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丁建隆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开车辆。 针对目前线路的超负荷运作,广州地铁给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加开车辆,丁建隆表示,目前增购的车辆已陆续到位了,很快就可上线运行。地铁希望,这一招能缓解目前地铁的拥挤。 按计划,广州地铁已在三号线增购26列地铁,一、二、五、八号线各增购32列,“目前三、五号线采购的车已到,地铁将陆续投放;一、二、八号线的车将在明年3月到。” 丁建隆透露,车到了之后要调试至少1个月才能上路,调试通常在晚上12点后进行。 小实验 1m2的实验 丁建隆透露,按照1992年地铁设计规范规定,在地铁高峰时车厢里允许1m2站6人,而超高峰时允许增加50%的人流,升至1m2站9人,“目前我们执行的是新规定,1m2站5人。” 昨日下午,记者在办公室的空地上进行了一个小实验,用尺子量出了一块1m2的空地,随机找了9人(2男7女),在不带任何随身物品的情况下,模拟了一次地铁车厢高峰时期状态。 按照车厢内1m2站6人的标准,记者先让6位同事进入1平方米空地内,此时空间尚有多余,手臂尽管不能伸直,但尚可自如活动。 随后记者让剩余3人加入,同样是在徒手状态下,继续实验超高峰期9人/m2的车厢状况。不带任何随身物品、身材匀称的9人正好站得下1m2的空间,但实验参与者说:“乘地铁时大家都是背着包,地铁怎可能不超载不拥挤呢。”况且某些路线在高峰期每平方米未必只站了9人。 市民追问地铁老大 机场专线为何加5元? “我很想回答,但我说了不算” 在昨日的访谈中,两位坐在观众席中的市民,忽然向丁建隆现场投诉。 市民邱先生,2010年入住位于机场南方向的福利金港城,坦言市区高房价选择花都居住,但高昂的地铁票价让他们伤心。去往机场南方向的地铁票价每次都要加收5元。根据邻居胡先生计算,除去正常票价,按一天双程算得10元,正常上班一个月就要支付240元。 就这个问题他们曾多次反映,还给市长写过信,得到的回应:这是物价局定出来的规定。 邱:我们不坐飞机,为什么也要交这个钱?这5块钱用到哪里去了? 胡:5元收费已暂行一年,是否在可见的将来能免去?深圳去到机场全程地铁票价9元,香港没有这类收费。机场乘客已在机票中缴了机场建设费,为什么还要我们交? 丁:地铁收费全部用回地铁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为什么加收5元,我很想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我说了不算,我可以把这个情况反馈回去。国际上很多到机场的地铁都有的收费。 主持人:是否有解决办法? 丁:说老实话,我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比较困难。 邱:我有一个建议,不妨恢复到以前的月票制。坐飞机的乘客肯定不会买,住在附近的居民肯定买。 丁:除非这个月票只对这条线路,但其他线要重新买票不方便。但处理多收住在机场边居民的5元是可以考虑的,毕竟试行了一年。 胡:我想问,你们进行这个收费前有没做调查?如果你要收可以,没问题!专门开辟一条通道,到机场可以收5元,但花都区的居民就可以不用收。 主持人:我相信有机票的人也会走花都居民那条道。 胡:但是进不了候机大厅。 丁:可以从外面绕行。 主持人:(问胡、邱)你们对丁总的回答是否满意? 胡、邱:不满意…… 广州地铁没有安全锤? “在隧道停车,用锤子砸玻璃很危险” 市民梁先生:广州地铁没安全锤,是广州地铁非常安全,不需要锤子应对突发事件吗? 丁建隆:我们不提倡地铁里面装锤子。列车万一在隧道停车,用锤子砸玻璃很危险。一、二、八号线车两端都有逃生门;其他线路隧道边上有安全疏散通道,有一个门是自动开门装置,紧急情况下打开就可逃生。 梁:但整个隧道比车箱大得多,还是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法让乘客安全离开车厢的。 丁:我们对车门的控制做了很多保守的措施考虑,不是用电控制的,是用机械控制。你注意看车门旁都有一个阀门,紧急情况下打开靠机械控制就能打开车门。 梁:您用“注意”这个词发现安全指示,但在发生危机情况时不能够用“注意”了!人是惊慌失措的,只能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逃生。 丁:我们经常给乘客发一些安全小册子,市民出行时多关注一下。我们也接受这位市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