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0-05-05 12:5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这两天,每当看到“航空城”这三个字,我就会感到焦虑。我为写稿而焦虑,也为各地争相涌现的航空城而焦虑。

  4月22日上午,我参加了航港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2010年国际航空城会议,该会议被称为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世界级航空城业界盛会,参会代表大部分来自国外。为了增加媒体对航空城的了解和宣传,主办方特意在会议间隙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发布。

  半天下来,本想写篇网稿的我却发现无从下笔。由于这次会议主要是相对静态的专业研讨,国外的情况我们不太关注,国内的嘉宾发言往往谨慎或者空洞,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新闻点。同时,根据我对国内外航空城建设的有限了解,还难以写出有深度有特色的报道。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写一篇不痛不痒的关系稿,还不如不写。犹豫再三后,我打算暂时放弃,尽管无法交差,因为代表主办方邀请我们参会的公关公司通常都希望我们能发些稿件。

  不过,这次会议的两个插曲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是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34个机场所在地区先后提出发展44个临空经济规划或设想。这44个临空经济区总规划面积达到4999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5.2%。

  在这些拟建的临空经济区中,航空城都是主打的概念之一。对于“航空城”,目前没有严格的定义,大意是指以机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商业和住宅集群,类似于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型城市。

  第二个插曲是在会场旁边的展位上,我见到了正在大力推介德国帕希姆机场的河南商人庞玉良。他在2007年出资1亿欧元购买了这家濒临关闭的机场,试图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免税、免签证的庞大航空城。

  这两个插曲让我隐约感觉到,随着临空经济的兴起,航空城正在以区域经济新引擎的角色被迅速追捧。表面来看,这和前些年各地争相建设的各种各样的开发区有些相像,很多开发区的核心功能,是被地方政府用于向中央申请更为优惠的土地、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此吸引企业入驻,进而拉动就业和税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官员业绩增色。

  与之类似的还有去年以来越来越热的“低碳经济”。很多地方以发展低碳经济的名义,上马了大量项目。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行业论坛上不无忧虑地说,低碳经济可能会成各地为一哄而上、争取投资和上项目的由头,如果大量投资无法回收,又可能一哄而散,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各地争相规划的航空城,是否又会成为一场以获取低价土地和争取税收优惠为核心的“圈地运动”?

  由于缺乏深入调查了解,我目前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只能自顾自地为之焦虑。在内心深入,我希望这一焦虑能被事实所否定。

  我的担心是,如果我们通过调查采访证实了航空城“圈地运动”的猜测与事实基本吻合,我写不出文章的焦虑会消除,但是对于航空城前景的焦虑却会加重。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更让人难受。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对“航空城”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