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月26日,乘客在广州开往武汉的列车前留影。当日,武广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新华社
高铁与民航,谁能招揽更多的旅客,最终靠的是“性价比”
民航快、铁路慢;民航贵、铁路廉。这是传统印象。随着武广客运专线的开通,它或许会成为“老皇历”。但现实不会如此简单。
高铁与民航,谁能招揽更多的旅客,不仅要看价格,最终靠的是“性价比”。
12月26日,《中国企业家》两位记者兵分两路,分别踏上高铁与民航体验之旅。这趟PK下来,民航看起来略胜高铁一筹。
民航:综合耗时3小时30分,花费670元
2009年12月25日,我记者杨婧买到第二天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Shenzhen Airlines Ltd.,简称“深航”)从武汉飞广州的经济舱机票。一个电话搞定。370元票价,加上100元税费,这个票价已是同样路线机票价格的20%甚至更少。
为了应对武广高速铁路的商业运营,航空公司花的心思不少。从2009年12月16日起,南航广州至武汉的航线提前15天就可购买单程390元起的机票。而且从武汉、长沙出发经广州中转到欧美、澳洲的南航旅客,可免费乘坐“武汉——广州”和“长沙——广州”的航班。
头一天,我们住在武汉青山区。这是一个比较偏僻、外围的城区,武钢和武汉石化都坐落于此,污染比较严重。按出租汽车司机的说法,从汉口到高铁站和飞机场的路程其实差不多,而汉口作为一个商业区聚集了更多的商务人士。从汉口、武昌到机场,不能走市内,高峰时间,汽车堵在路上动弹不得,通常司机都会建议走外环。
武汉天河机场位于远郊区,离出发地36公里。我早上6点离开酒店,乘坐45分钟的出租车,花掉近100元(包括15元的高速过路费)到达目的地。天河机场有到市区的大巴,初到青山区时,我在傅家坡下车,票价31元。
机场大厅处处弥漫着航空公司“抗战”的信息,满眼都是南航的空中快线的宣传画和地服人员。换登机牌,没有行李托运,再过安检,我早到了一个小时。
准时登机。飞行时间1小时30分钟。10点钟,到达广州新白云机场。
机场外的捷运大巴开往广东各地。我选择出租车到酒店,花掉100多元。算下来,乘坐飞机到广州至少要花费3小时30分钟,总共花掉670元。
舒适度是商务人士在旅行中很重要的体验。空客320座椅的倾斜度有限,感觉空间狭窄。加上航班近90%的客座率制造出的拥挤感,还有起飞和降落时要忍受耳压带来的不适,羡慕乘坐高铁的同事。不过,机上广播提前告之去除耳压办法。深航的机上瑜珈操里,还专门增加一项口齿运动。当然,一份免费的早餐加各式饮料是必不可少的,空乘还给一勺美味辣酱。
高铁:综合耗时5小时17分,花费为860元
(按二等车票计算为601元)
12月20日,从网上看到武广高铁开始售票,我(记者关雪菁)就开始满世界打电话询问怎么能买到高铁票。我的目标是,能坐上12月26日早上从武汉发至广州的武广高铁头班车。
由于武广高铁的票没有出现在北京的火车订票系统,不得已,我请朋友从武昌火车站替我买到了一张一等座票,票价749元。目前高铁的票价只有一等、二等两种,二等座票490元。
与要“飞天”的同事比,我一开始就占了个地利,旅馆离高铁站很近,14.5公里。6点53分坐上一辆出租车,7点19分到达高铁站,车费31元钱。
高铁站附近施工还没完成。出租车驶到高铁站主体建筑前200米处,无路可走,我只得下车,背上行李,越过各种大小障碍物,走进站内。
大概是因为我早到了近2个小时,入门安检并不需要排队。大门口出示车票,接下来类似于机场安检:查包、过安检门(这是普通铁路没有的),安检员手持金属探测仪在旅客身上再扫一圈。5分钟不到,我就进入了高铁候车厅。只觉得这里空旷又寒冷。候车厅里只有卖水和零食的地方,货架还没摆满。
8点20分左右,检票进站。旅客蜂拥至检票口,我是被挤进站台的。在进站口设的刷卡机没启用,检票员还要一个一个地查票,颇为耗时。
11点40分,高铁到达广州北站,这地方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不远,但没有穿梭巴士输送客人,出租车倒是过剩。广州人说,等番禺车站启用之后,高铁站到市内就便捷了。我们乘出租车花了30分钟、80块钱到达预定的旅馆。算起来,我整个旅途共耗时5小时17分钟,花费为860元。
高铁一等座,座椅宽敞,类似于飞机的头等舱。空间比飞机多了不少余地,不过二等座仍显拥挤。平稳是铁路的一大优势。车启动的时候,乘客甚至察觉不到。高铁在启动一分钟内就飚上了300多公里的时速,而这同时,我体会到了耳压升高的不适,也出现了耳鸣。高铁上通讯信号一般,逢隧道便没有信号。但好歹可以通话。
除了一瓶矿泉水,高铁并没有免费餐饮。要吃东西,必须到餐车去。相比以往火车餐饮服务,高铁的改进是,现在乘客可以坐在座位上叫餐了。
为高铁服务的乘务员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漂亮、妆容精致。每个乘务员走入车厢时,都要很规范地深鞠一躬。邻座乘客说,鞠躬有什么用,还是亲切、实在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