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枢纽+”产业生态融合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冷链物流一端服务农业生产、一端连接居民消费,是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的重要领域。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消费、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助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业正在加速发展。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行动计划提出,我市将强化冷链物流设施网络。以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为核心,合理规划引导枢纽经济区及同和、店埠、里岔、楼山物流园内建设专业冷链物流基地。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临港、临空公共冷链物流基础设施。5月31日,投资13.7亿元建设的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属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工程,其建成投用是码头开工及冷链物流基地投产运营的重要前提。据了解,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项目计划分两期推进。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水产品加工基地、冷链集散基地等,二期规划建设精深加工区、冷冻冷藏区、展示交易区、海洋科技研发孵化区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卸港量将高达300万吨、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可实现税收80亿元以上。
根据行动计划,我市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工程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3中心6基地”:打造董家口水产品冷链中心、前湾冷链集散中心、即墨生鲜冷链中心三大中心,楼山冷链配送基地、里岔农产品冷链基地、店埠农产品冷链基地、同和农产品冷链基地、航空高端冷链基地、铁路班列冷链基地6个专业冷链物流基地。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利群智能供应链及粮食产业园、中农超青岛国际农产品智慧物流园等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5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健全田间地头冷藏库、预冷库,农产品冷链仓储加工等产地冷链设施。
重点冷链项目:加快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即墨基地、汇通丰源供应链管理和冷链中心、烟嘉物流园等重大项目。
同时,我市将打造生产物流网络体系。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区中园”为后台、“线边库”为前端,形成运行高效、成本经济、业务协同的生产物流供应链集成网络。围绕工业产业集聚区、枢纽经济区、物流产业园区布局专业性工业物流基地,充分、及时对接干线运力和时刻,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构建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完善特定区域内保税功能,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货物铁路枢纽。建设商贸配套服务产业园区,促进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提高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时效和服务水平。搭建港口、航空国际供应链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完善国际物流节点网络,规范布局海外仓、前置仓。
实现物流数字信息要素赋能
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构建现代化物流网,同样离不开数字赋能。
行动计划提出,释放物流服务平台乘数效应。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优化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信息服务平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支撑保障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整合港口、机场、铁路中心站等数据资源,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与应用。
去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青岛市开展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在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这意味着青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案成功获批。行动计划提出,发挥试点示范智慧引领作用。重点推动多式联运枢纽、跨境电商智慧产业园、国际农产品智慧物流园区等新基建标杆项目建设,建设泛在的智慧物流园区。支持国家示范物流园区经营主体在物流仓储升级等方面加快数字化基建的嵌入。有序推进交通强国试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一单制”试点。
促进城乡配送网络智能升级方面,我市将顺应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乡配送数字化智慧应用。构建城市仓储管理中心、分拨调配中心、末端配送中心、前置仓等设施为支撑的智慧配送网络体系,提升各类配送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和利用效率。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建设新型末端设施,搭建现代化无接触配送网络。
提升金融服务物流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方面,实施供应链与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探索开展信用快贷、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等物流与供应链的金融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利用金融科技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物流供应链的能效。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