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着我国生产与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对危险品航空运输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强。对此,《意见》是怎么考虑的?
答:《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服务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为重点,着力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比如,通过建设危险品航空运输国际枢纽、布局国内运输网络、强化中小机场设施设备配备等措施,打造通畅的运输网络;通过培育专业化航空物流企业、建设智慧化存储场所、规范装卸操作、强化运输环境控制等措施,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通过信息互联互通、规范数据标准、引导企业报送运输数据和不安全事件信息、深度分析数据等措施,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
另外,重大运输保障任务多涉及到危险品物资的运输。在深入总结前期经验,分析当前问题后,《意见》提出通过强化与应急物资管理部门和其他运输方式的协作等措施,保障紧急情况下危险品航空运输的安全和顺畅。为了补齐应急处置能力短板,《意见》提出夯实应急处置基础,从应急处置预案、方法细节处入手,推广处置专业设备应用,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实效性,并协调联动相关方,实现处置得当及时。
推动危险品航空运输现代化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记者:“十四五”期间,民航局将如何推动危险品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
答:“十四五”时期,民航安全水平需要实现质的飞跃,才能筑牢高质量发展。随着危险品航空运输量的进一步增长,必须推动危险品航空运输现代化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加强系统安全管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意见》提出从“强化法规标准建设,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三个层面,全过程齐抓共管。比如,提出了推动危险货物运输条例制定、进一步落实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标准建设水平,从源头确保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再比如,明确了发挥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是适应民航安全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要求危险品航空运输全链条各企业提高安全自律意识和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识别管控能力。再比如,提出全面推行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信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奠定了基础。《意见》重点构建全过程、可追溯的安全监管体系,倡导“自查+自律”发展模式提供全程监管。
为抓住“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的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还是需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意见》提倡大力推动革新求变。在解决危险品航空运输重难点问题和推行源头管理上,推动协同联动和托运人白名单制度。另外,《意见》还提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监控监测技术等和危险品航空运输的融合发展,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推广特种功能包装与装备应用。
记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意见》,民航局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我们将从组织机制、加大投入、人才保障、文化引领等方面来强化保障,确保《指导意见》真正落实落地。一是加强对危险品航空运输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支持和推动不同专业不同环节危险品运输统一标准,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二是加大对民航危险品运输安全以及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资金、人力和软硬件投入。三是从完善专家团队建设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两方面强化人才保障。四是树立安全运输、科学运输的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行业安全文化,强化公众安全意识,实现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文化氛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