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协议执行期间,上海机场免税收入主要与国际旅客量挂钩。与原有的“保底与销售分成二者取高”相比,新模式下,当国际客流≤2019年流量的80%时,取销售分成;当国际客流>2019年80%时,取保底。这意味着,原协议下的收入下限变为新协议下的收入上限,上海机场由原本“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旱涝保收状态,转变为了“上有封顶,下不保底”的合作弱势地位,导致市场对于未来机场免税业务弹性较为悲观。
在机场国际客流处于底部时,上海机场做出牺牲,基于双方的合作态度,浙商证券分析师李丹认为,当国际客流有所恢复时,重谈是可能性事件。若重新谈判,机场免税业务弹性将有所提升,比如,可以在当前租金计算模式基础上,根据销售额收取一定比例的超额提成。
机构:看好上海机场长期发展空间
针对上海机场收购虹桥机场一事,浙商证券分析师李丹表示,收购虹桥将能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从而兑现对股东的承诺,恢复公开融资功能,届时为T3扩建公开筹集资金做准备。疫情下国际航班尚未恢复,当前是虹桥机场、物流公司盈利能力反超浦东机场的罕见时机,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较佳时间点。
李丹指出,海外逐步放开国门,随着疫苗接种率持续提升,明年我国出入境政策边际放松概率大。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的国际枢纽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占比过半,国际恢复阶段将显现较大业绩弹性。公司当前仍处底部,待国际客流开始恢复,上海机场在免税业务中的话语权将逐步恢复,业绩、估值将同步修复。考虑到本轮免税合同有望重谈,下一轮免税合同大概率仍然采用保底与提成孰高的模式,免税收入弹性有望大幅改善当前的悲观预期,坚定看好上海机场长期发展空间。
西部证券分析师许光辉认为,疫情常态化与本土病例反复下,上海机场业务仍有承压。第三季度公司免税店租金收入为1.49亿元,仅为2019年同期的16%,但增长潜力仍在。截至11月27日卫健委统计,我国新冠疫苗完成两剂接种率已达76.8%,年底有望超过80%,若疫情稳定,国门开放,国际客流复苏顺利,可推动免税业务重回成长,从而带动业绩增长,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上海机场资产整合持续推进,若年内落地,有望显著收窄2021年公司亏损额度。虹桥机场公商务旅客占比居国内枢纽机场前列,奢侈品品牌入驻有望开辟流量变现第二成长曲线,目前经营面积超过200平米,未来有望持续扩大。公司免税逻辑未变,长三角出境客流垄断地位决定变现逻辑仍在,国际客流复苏将推动议价能力恢复。公司与日上上海深度绑定,2025年有望实现500亿免税销售额,为下一轮谈判获取溢价提供基础。(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