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内货邮量前十机场
根据民航局公布的2020年中国货邮吞吐量排名,上海浦东机场以368.7万吨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一,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北京首都、杭州萧山机场紧随其后,跻身前五强。
货邮运输量增长的背后,既同航司、机场快速进行调整,实行客改货、临时包机等措施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深圳、杭州、郑州等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电子信息产业,拉动了航运量逆势增长,同时也催生了区域产业蝶变。
可以看到,机场对一个城市的产业升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青岛而言,依托新机场启用的契机,更好地发挥空港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发展的文章至关重要。
眼下,胶州正进一步打造139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并通过构建“3+4+4”现代临空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一条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
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表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国家级的临空示范区,依托新机场发展航空工业、高科技制造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对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拉动是一个利好。
然而,打造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突出临空区的“交通便捷性”,同样迫在眉睫。
临空经济区的根本基础在于机场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其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从而提升周边公众及乘客的体验满意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青岛需要加大力度,重视各级交通体系的建设,衔接临空经济区与城市交通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的交通优势。
另外,胶东机场的定位是“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而这就离不开“开放”和“高端”两个关键词。
为什么这么说?从刚刚获批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便能找到答案。门户枢纽一般指面向国际的开放,但《总体方案》却规划了“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将“开放”增加了面向长三角协同开放的意味,内外双循环的节点属性更为突出。
其次,一般意义上,定位“国际门户枢纽”的城市更多在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上发力,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则直接瞄准现代服务业和高端资源要素,门户枢纽的交通功能和高端商务、国际会展实现深度融合。
由此看来,青岛需要做的正是以胶东机场为契机,进一步拉进胶东经济圈内城市的距离,并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协同发展。
最后,在机场建设和机场流量的争夺战中,尤其要认清一点:那些能积聚和分发全球和全国性高端要素的机场,其崛起多半与城市经济本身的升级息息相关。机场只是一个杠杆,在利用这个杠杆之前,还必须找到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城市变革的永不停歇。唯有如此,机场的“流量红利”才能尽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