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积极参加绘画活动和展览,李金生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坚持边教学边学习,边育人边求学,于2005年考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生专业。在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他热衷于田野调查,游历了敦煌、龙门、云岗、克孜尔等石窟,对史前文化,汉画像石、画像砖,秦汉瓦当,魏晋石刻,古代玉器,隋唐绘画,宋元瓷艺等古代艺术进行了潜心研究。尤其是针对历代佛造像,写了六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在杂志、报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这种远距离、宽角度的感受使他的作品具有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现实性。
李金生的作品既兼糅中国画传统的勾线晕染等基本技法,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很多创作元素,妙笔咏怀传达着画家的思想。业界名家教授对李金生的画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庆和在看完他的作品后说,在李金生的水墨人物作品里,笔墨随了时代。他在画中竭力寻找、借鉴一种现代人内心的力量,这是最本质的现代体验。它们无关乎水墨自身的程式,最根本的是题材的实验,这是摆脱程式的注入自我的最佳尝试。笔墨作为一种手段,为李金生表现现代性提供了契机,这样的水墨尝试有了新的意义,更有一种恰当的魅力。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望说,李金生是一个眼界开阔、艺术感觉敏锐的人。他善于将看似平常的事物用自己赋予幻想色彩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使作品呈现出浪漫和超现实的意境。他的绘画题材丰富多变,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涉猎,比如他的水墨人物和水墨禽鸟作品更是别具韵味。
以身示范潜心育人
从教28年来,李金生白天上课,晚上带学生画素描、速写,与同事们一起培养了众多美术人才,美术学专业考研率一度跻身山东高校前列,培养的学生中许多已经成长为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
他还写作出版了《李金生速写》《李金生现代水墨艺术》《美育视野下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等教研著作,同时认真履行教研室主任职责,做好对年轻教师传帮带工作,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尽心尽力,中国画教研室曾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室,他也获得了优秀教研室主任称号。作为美术学专业负责人,李金生认真完成各版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工作,以及课程标准的审核工作。他还投入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倾注大量精力和心血,准备大量材料,主持申报校级一流专业工作,美术学专业于2021年6月成功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入围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个学养深厚、兼糅慧悟的老师。2017级逄雪晴说:“跟随李老师学习很快乐,李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轻松,大家都很积极,专业上老师给予我们非常多的指导,与我们探索和研究一些绘画技巧。老师亲自上手帮我们修改,在提高我们绘画水平的同时,也保留我们的思想,力争使我们的作品有特色。在课下,与其说是师生,倒不如说是朋友,老师会和我们讨论学习、生活甚至社会上的事情,在考研报考院校、将来从事工作上给我们很多建议。能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李老师,感觉非常荣幸,谢谢李老师给予我的各种指导。”2017级国画1班的学生韩佳妤说:“自从分配到李老师的工作室以来,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专业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李老师的专业水平很高,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对班里每一位同学都有很大的榜样、激励作用。李老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教学严谨,布置的作业也会定期检查,注重同学们的独特性,启发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挥每一个人自有的个性。老师虽然在课堂上十分严肃,课下却像长辈、亲人,耐心询问我们的课余生活,关心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相长,我感觉在与学生相处中,需要给学生的东西很多,自己的东西总是感觉不够。”虽然已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地理学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滨州市中国画学会会长等诸多荣誉、头衔加身,但是李金生时常有知识上的“饥饿感”。2008年,他申请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访学,跟随唐勇力老师学习,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和“真经”。2014年,他又到中国画院做访问学者,凭借出色的作品功底,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师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任惠中等老师。李金生在访学期间,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到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写生,参加了许多绘画和展览活动。
李金生自从开展航空航天主题创作和研究以来,将其纳入课程,在课程思政、毕业创作等方面融入相关元素。他指导的许多学生在毕业创作中选取了航空航天题材,在国家级、省级展览和比赛中获奖20余项。业余时间,他还积极服务社会,应邀赴滨城区、开发区的中小学进行业务培训,结合高校培养方案的修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提出好的建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李金生在所从事的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厚积薄发,最终问鼎国家级项目。他却谦虚而坚定地说:“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努力进取,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学校、无愧于时代的教师。”(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苏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