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方面,中国船舶将携带包括无人作战系统、水中兵器、智能装备等60项海上防务展品参展。
在“空”方面,中国航空工业将组织149项自主研制的航空装备及技术项目参展,其中50多项为首展,更有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首场飞行展示,AC系列直升机、AG系列通用飞机等也将参展。中国航发将携太行发动机发展型、民用涡桨发动机AEP500、AEP60E和涡扇AEF100等航空发动机首次亮相。与上届航展相比,中国航发的参展规模更大、首秀展品更多、展示产品更全。
在“天”方面,中国航天科技将突出展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等国之重器,一批最新型、家族化的军贸产品也将亮相,其中M20A/B地地导弹武器系统、LY-7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均为首次参展。中国航天科工将系统展示防空体系、海防体系、对地打击体系、无人作战体系、预警监视安防体系、商业航天体系、指挥通信与支援保障体系的整体能力及主力产品,参展规模为历届航展之最。其中,还有数十款装备首次亮相,首次参展展品数量也创历届航展之最。
在“电”方面,中国电子科技将打造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四大专业展区,展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网信体系整体解决方案,覆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陆海空天全谱系电子装备,核心电子元器件、特色电子功能材料、高端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共约500项产品参展,其中近50项是大型实装,是中国电科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展示。中国电子信息将重点展示网络安全、数字服务、军事电子等业务领域的100余项产品参展,包括PKS自主计算体系,网信产业链和开放联合的生态体系,以及军事通信、预警探测、电子对抗等新一代防务装备。
亮点三 首推“线上航展” 实现360度“云观展”
本届航展将首次推出“线上航展”新平台,开发“智慧航展”APP,通过云展示、云对接、云体验、云签约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服务导航与观展参会相结合,提供精彩纷呈的“云上观展”新体验。观众可通过该平台实时了解展会现场情况,同步观看飞行表演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等,真正实现360度全方位“云观展”。
此外,为实现更好的“线上航展”效果,本届航展还将把各类直播和报道搬上“智慧航展”平台,通过大小屏联动,使广大网民能借助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本届航展的亮点和盛况。航展结束后还能通过线上渠道,回看浏览本届航展以及往届航展的精彩画面、相关专题,使航展盛况广泛传播,讨论热度更为持久,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
亮点四 特技飞行表演、地面装备演示交相辉映
本届航展,特技飞行表演、地面装备动态演示交相辉映。飞行表演方面,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再展雄姿、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直冲云霄、中国商飞CBJ公务机展翅蓝天、航空工业翼龙Ⅱ无人机献上首演。
地面装备动态演示方面,参展装备数量将超上届,并着重突出无人装备元素;演示场地全面升级,呈现全景实战。届时,VT4型主战坦克、VT5型轻型主战坦克、VN1型8×8轮式装甲车等30多种地面装备,将进行爬纵坡、过壕沟、涉水池、蛇形机动等实景演示,模拟训练场景,带来更震撼、更精彩的动态表演。
亮点五 疫情防控更周全
为做好本届航展的疫情防控工作,珠海专门制定出台了《第十三届中国航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细致部署,结合疫情变化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明确不同航展举办情形,针对性出台分级分区分类管控措施。
具体来讲,本届航展将对3个重点圈层实行区域分类管控措施:首先是守住全城防线,将全市作为警戒区,强化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来珠返珠人员落地排查,落实核酸检测和人员管控;其次是把好重点关口,凡是从省外经珠海机场、珠海城轨站、长途客运站和九洲港码头来珠返珠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再次是严控核心区域,将珠海机场附近的村居作为核心管控区域,设置交通检疫站点,对核心区域的居民实行7天一次核酸检测,对进入核心区域的人员查验相应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外,本届航展还将紧盯“布展工作人员、接待酒店工作人员、展区工作人员、参展商、开幕式嘉宾、参展观众”6类重点人群,强化人员风险管控。其中,布展工作人员、接待酒店工作人员、展区工作人员必须全部接种疫苗,接种14天后方可上岗。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第13届中国航展规模超预期 多新成果“全球首发中国首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