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21-08-26 17:44来源:《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中国民航大学以科研平台为载体,让人才作用的发挥、成果的更替、学术的交流和知识的更新呈现出崭新面貌。

  锚定前沿突破创新

  创造一流科技成果

  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完成组网,标志着我国建成了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浏览着新闻,青年教师汪万维非常激动,作为“北斗在运输飞机应用示范项目”的主要成员,他期待已久的好消息终于来了。“北斗在运输飞机应用示范项目”由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航空器全球追踪与监视技术研究中心牵头,与国航联合制订技术方案,2018年5月启动,2019年8月获民航局立项批复。“将北斗应用于运输飞机的定位与追踪,是中国民航追踪监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汪万维说,“项目将为后续批量加改装北斗系统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对提高我国航空安全监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立足科技前沿,推进原始创新、重大科技攻关和应用科技研发,实现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面向国产大飞机、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国产服务设施设备市场导入的窗口期,中航大加强民航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攻关,发挥高水平政策咨询和参谋助手作用。

  广域航空安全涉及民航运输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建立广域航空安全监控网,提升国家空域安全监控能力,中国民航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探索建立自主可控的全球航空监视网及服务体系。该项目将建立星、空、地一体的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新体制,实现航空监视领域的顶层规划,在保障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安全运行的同时,全面带动北斗导航、航空监视、空管运行、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部署、实现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中航大瞄定这一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民航局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民航应用论证工作,增强了自主卫星通信能力、北斗导航能力、星基ADS-B监视能力,摆脱了长期以来我国对铱星、海事等卫星系统的依赖,占领了全球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十四年如一日,为国产大型客机C919技术方案联合论证、安全性技术评估管理与文件体系、适航工程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技术体系等提供了重要支持;民航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航班安全运行的全链条、全过程,在广域航空监视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航空安全信息平台、航班运行安全管控技术、航班监视与安全管控集成应用技术四个方面攻坚克难。

  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专攻飞机与发动机深度维修技术,破解了“卡脖子”难题,其研发的航电设备综合测试系统突破了国外对我国解码技术的封锁,多项发动机零部件修理技术获FAA/OEM认证授权。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集合了20余项有效发明专利,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场除冰系统。该系统有助于提高冰雪条件下民航机场应急保障能力,减少航班延误。

  在5G蓝海下,中航大发力飞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智慧民航提效破局。当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网络实现对万米高空以下的空域进行立体、分层覆盖时,民航业就此进入空中智能网联时代。目前,平台已集成包括机载通信、无人机监管、智慧机场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同中国商飞、航企等单位合作,围绕5G应用场景论证项目,在前期关键技术研发基础上,在航班上实验互联。”民航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嶷飞说。

  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多点开花,学校参与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机场道面性能恢复新方法与新工艺研究”,探索国内独家创新技术。其中道面超薄层修补材料可实现30分钟准备、30分钟施工、30分钟撤场的单板块施工,撤场后无须养护,立刻开航。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民航强国建设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的关键期,新阶段、新目标、新形势都迫切需要科教创新。面向“十四五”,以智慧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唯有取智慧之法,才能走未来之道。中航大联合发起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航空航天领域重点高校、优质科创企业、特聘专家荟萃,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下,人才引育、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产业协作4项任务齐头并进,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田以丹 通讯员李利滨)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民航大学构建一流学科牵引下的创新生态体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