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带来巨大商机
提到机场功能设计与承载大额国际旅客流量,作为一个经典交运基础设施,北京大兴机场表现得相当出色。其定位于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吸引众多点对点客源,还吸引了大量中转客流。
记者调查后发现,中转旅客对于一座机场的非航收入至关重要。例如芬兰赫尔辛基机场设有中国旅客服务中心,购物商店设有中文导购,购物完全可以使用支付宝和银联支付。机场遍布中文标识,还提供手机互译服务软件,登机口配备中文客服人员。如果想上网,机场提供免费无线网络等等。通过一系列措施,赫尔辛基机场非航收入十分可观。
可这就足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未来,大众旅客出行会逐渐成为主流,这意味着机场的商业布局需要有不同的思路。
新加坡樟宜机场做了一项尝试,非常抓眼球。其投资约85亿人民币创造的多功能综合体“星耀樟宜”有花园、景点、酒店、航空设施和300个零售与餐饮设施,总建筑面积135,700平方米,一共有10层。“星耀樟宜”核心地带“资生堂森林谷”是一个阶梯型的室内花园,有900棵树与6万株灌木丛,置身其中,仿佛身在热带雨林。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瀑布“雨的涡流”已经成为网红打卡胜地。它高达40米,被超过百种植物环绕,室内瀑布从建筑的圆顶倾泻而下,贯穿建筑多个楼层。除了景观和餐饮,这里还有很丰富的玩乐设施。据了解,其游乐设施由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和荷兰的顶级设计师联手打造,旅客能在镜子迷宫和树篱迷宫中摸索穿行,在宏利天空之网上自在漫步或一跃腾空,体验几近零重力的极限弹跳,也可以探索宏伟而独特的奇幻滑梯或站在悬浮于23米高空的天悬桥上透过玻璃地面鸟瞰瀑布与森林谷的景色。
“星耀樟宜”项目引起了很多旅客的兴趣,在微博及社交平台,许多中国网友都表示想为体验这个项目而特意从新加坡中转一下,还有人认为玩乐的项目太多,中转几个小时都不够用。
未来,随着国际市场的干线网络频次慢慢增加,中转旅客规模势必不断扩大,流程做优,提升效率,充分发挥目前航线网络的优势是重中之重。
虽然,非航收入是块“硬骨头”,但仍需要“有形之手”把平台打造好,做好资源配置,才能让“无形之手”把非航的市场做多、做好。(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