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一来,各国疫情形势不同,一些国家确诊病例仍居高不下;二来,疫苗分配不均衡,不同地区疫苗接种进展相差悬殊。因此,“疫苗护照”在规则制定、信息互认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后疫情时代”未雨绸缪
在疫情常态化乃至后疫情时代,健康因素在国际人员往来中的重要性将更为凸显。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达成健康证明互认安排,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将在推动跨国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公民“行走天下”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纸质版样例。(图片来自外交部“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
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未雨绸缪”。据新华社驻首尔记者杜白羽介绍,截至3月11日,韩国累计接种疫苗人数超过50万人。韩国计划到今年9月为3200万至3600万人接种疫苗,约占人口60%至70%。韩国政府目前正在探讨“新冠疫苗护照”议题,讨论包括给本国公民发放“疫苗护照”、对持“疫苗护照”的外籍人员入境是否免除隔离等。韩国中央应急处置本部防疫总括组组长尹泰皓日前表示,需要各国共同讨论并制定出一个全球通行的规范。
疫苗不是“万能药”,只有全球携手防控疫情,疫苗分配更公平、接种更普及,跨国旅行才能更放心“重启”。
(新华社记者:尚昊、金晶、张家伟、杜白羽、田明;报道员:尼克、利佛·贾维斯、刘昇基;剪辑:吴宝澍;编辑:孙浩、徐晓蕾、王申、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