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发展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
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现代产业
巩固提升高铁、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
推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邮轮、大型LNG船舶等研发应用,推动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建设北斗应用产业创新平台,在民航等行业开展典型示范,推动北斗在车载导航等消费领域市场化规模化应用。
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
农村振兴
建设30个全国性和70个区域性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升田头市场仓储保鲜设施,改造畜禽定点屠宰加工厂冷链储藏和运输设施。
因地制宜推动自然村通硬化路,加强村组连通和村内道路建设。
都市圈交通
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提高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