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在资本市场上也是接连受挫。2月1日,航空板块持续下跌超2%。其中,公募基金重仓的上海机场开盘一字跌停,白云机场超跌逾9%,H股首都机场也超跌逾10%。业内人士指出,2021年春节“就地过年”大背景下,航空运输业一季度仍难言乐观。
尽管各家航空公司以“随心飞”、“客改货”的方式来自救,然而效果十分有限。
此前的2008年“艰难时刻”,民航业合计亏损金额约280亿元。按目前业绩预告,三大航预计亏损额将突破300亿元。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当前航空公司持续面临现金流压力,三大航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2014年-2019年三大航资产负债率均在50%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三大航均发行多期超短期融资券的方式来缓解现金流压力,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高。
除了航司,各家机场的运营情况也并不乐观,客流量的低迷导致航空性收入、广告收入及租赁收入等其他非航空性收入均大幅下降。白云机场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7亿元-3.02亿元,同比降幅为123.03%至128.14%;深圳机场尚能保持正收益,归母净利润在2260万元-3370万元,但同比降幅也超过94%;上海机场预计2020年亏损12.9亿元-12.1亿元,免税店租金收入也大幅下滑。高盛、日本大和证券近日将上海机场评级下调至卖出,中金公司也下调公司评级至中性,并表示上海机场去年业绩预告低于预期,同时未来五年免税收入也低于此前预期。国泰君安交运分析师郑武也指出,上海机场免税合同调整低于预期,海南离岛与线上渠道等降低了对机场免税渠道价值的预期,机场议价能力减弱。
业内人士指出,即使国内航司2022年盈利恢复的确定性提升,但2021年仍将面临亏损,航空业复苏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由于财务状况相对较好、注重国内或区域内短途航线,低成本航空公司未来有望率先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