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在全球首发的无源电子行李牌(本文图片由东航提供)
“十三五”期间,东航还成为全球首家使用无源永久电子行李牌的航空公司,上海、北京两地机场的行李托运、装卸过程中,东航用无线射频(RFID)代替光学扫描、以5G网络支撑数据传递,实现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实时行李监控和快速查找。
“互联网化东航”对智慧出行的支持能力,更在2020经受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交出了极为亮眼的答卷。
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当晚19:40,东航接到民航局重大办部署,紧急执行MU5000航班,运送上海市首支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短短4个多小时后的大年初一凌晨00:01,航班腾空而起,一个半小时后平稳降落武汉天河机场,这也是中国民航第一班驰援武汉的包机。在抗疫运输中,东航作为中国民航抗疫运输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承担了全行业约1/3的运输任务,最高峰时,一天之内就有18架东航包机从六处机场起飞,运输沪苏浙晋鲁五省市医疗队,共计2146名医护人员和近110吨医疗物资驰援武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背后,离不开智慧建设带来的互联网化、信息化、数字化赋能。
疫情发生不久的2020年1月底,东航又在全行业率先开发推出“线上旅客健康情况申报程序”,主动与上海市健康申报系统数据对接,实现“航空公司+机场+城市”疫情防控云服务模式,既避免旅客纸笔填报、增加触点、进而增加病毒传播风险,又便捷了旅客出行,也让联防联控更加科学高效,获得了地方政府、民航局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开创行业先河,并迅速得到推广。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转好,东航继续领跑常态化精准防控下的复工复产。东航专业团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设计推出了“随心飞”系列产品,为提振航旅全产业链、培育出行市场信心激发了现象级的热潮。
在2020年的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东航还打造了“东航@进博VR展厅”,通过VR技术,在云端设置在线展厅,引领旅客近距离了解进博会,同时也展示了东航为服务保障进博而升级完善的全球首个陆侧贵宾室虹桥V21S贵宾室等系列出行服务产品。
东航5G智能机库应用平台
也是在“十三五”期间,东航打造了5G智能机库应用平台,实现机库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智能化和透明化管理,提升机库安全管理水平;利用人机智能交互和语音语义识别等技术,打造全新的智能客服系统,改善旅客接触点服务体验;统一了东航的AR、VR等“XR”技术规范,建设可视化VR研发平台,完成了39个VR场景用于培训、生产……这些并不直观呈现在旅客面前的智慧建设,同样在幕后为航班的起落安妥、旅客的顺畅舒适出行,默默给力。
最自信的发展底气:“自主研发含金量”
最核心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只有把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在“十三五”的智慧建设中,东航始终牢牢秉持这一理念,围绕自主创新,咬定青山不放松,让“互联网化东航”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要具备高水准的自主创新能力,贴合智慧建设需求的机制架构打造和人才队伍培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2017年,东航设立数据管理中心,构建数据管理组织体系、数据管理制度及流程,深化数据域治理,实现全数据域覆盖。同年,东航还建成启用了数据实验室,提出在员工队伍中培育“公民数据科学家”。东航信息部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向业务部门输出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开发了11门数据能力提升课程,累计为东航各单位培训业务领域数据分析人员900余人次。
2019年,东航又成立了算法实验室,聚焦营销、服务、运行、安全等多个领域的算法优化。东航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的舱位销售控制,已覆盖百余个独飞和竞争航班;在浦东S1卫星厅建立的浦东桥位分配优化模型,实现了业务约束要求下最大的靠桥率;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航食进行的预测,实现了精准配餐、按需领取生产原料,既增加企业毛利率,也减少浪费。
几年前,东航曾经呼吁民航业,要增强销售端、客户端、市场端的信息化建设,避免成为仅仅被OTA旅游电商采购的简单位移服务商,引发了全行业的关注和热议。而率先意识到这一重要性的东航,其自身的软件系统、信息化市场渠道自主创新,更在“十三五”期间硕果累累:
东航已上线新版APP、新版官网,作为数字化出行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核心渠道的自主掌控和客户体验的优化提升,东航自主研发的APP、网站、小程序、M站等电商渠道统一服务系统,能实现航班查询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秒,承载日均查询量逾千万次;东航还上线了基于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维修管理系统,实现了飞机退租、结构修理、发动机监控三大模块全覆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东航融合多年信息化建设成果,自主研发了内部工作即时通讯软件MUC。MUC涵盖了东航航班生产保障各单元,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指挥体系,以自动建群、直接找人的方式,推进跨领域流程的管理动线打通与整合,在航班运行中可直接指挥到每个飞行员、乘务组、任何一个登机口……极大提速了航班保障效率。目前MUC已覆盖全东航近九成的航班,日均保障航班数超过2000个,累计建立运行航班群46万个,形成了跨领域、围绕航班生产的在线协作沟通平台,为东航大机队运行提供了有力抓手,极大提高了内部工作运转沟通效率。
“十三五”期间,东航在智能营销、智慧出行、智能运行、安全管理、数据治理、前沿科技、创新赋能等方面,以数据为关键资产,用算法驱动企业运营,对外提升客户体验,对内赋能业务高效运营,其网络、混合云体系建设也基本成型,信息安全防护取得良好效果,“互联网化东航”由此牢固筑基。
随着“十四五”启航,在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浪潮下,“互联网化东航”将持续发力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云化转型,不断朝着全体系支撑、全周期管控、全链接生态、全方位智能的“智慧˙云航空”目标加速前进。(记者钱擘 通讯员朱彦樾、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