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点火起步”,开启“定点扶贫”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到2020年对口帮扶地区顺利脱贫、接续乡村振兴,东航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智与扶志”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航累计选派挂职扶贫干部近70人,投入扶贫资金4亿元,引入社会资金2亿元。东航在自身结对帮扶地区开通扶贫航线,每年带动临沧当地GDP增长6到8亿元、解决当地就业超过1.2万人,在全国范围内飞抵68个贫困地区机场,辐射352个贫困县,起降航班59万次,运输旅客5267万人,带动GDP增加473亿元,解决就业超过5.2万人。在2018年、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对中央企业的定点扶贫工作考评中,东航连续两年取得优秀成绩。开对了“药方”,才能拔掉“穷根”。经过持续不懈努力,东航对口帮扶的云南沧源、双江两县和西北、云南、江苏、安徽、山西、江西、甘肃等分(子)公司对口帮扶的9个村,已全部提前脱贫摘帽,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脱贫攻坚任务。
“总成交金额超越往年、签约含金量超越往年、朋友圈扩容超越往年……”在2020年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东航亮眼的“三个超越”引起广泛关注。
服务进博的东航志愿者
作为进博会举办地上海最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东航借助进博会的“大平台”“大机遇”,以“飞全球+买全球+服务全球”理念,发挥航空业的战略先导作用,积极服务国民消费升级,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东航还全方位承担起进博会的服务保障任务,提供了包括航空客运、货运物流、票务、礼仪及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网红美食“东航那碗面”也摆上了观众、参展商的餐桌,向世界展示东航品牌、民航精神、上海服务。7月2日,全球首架“进博号”主题彩绘飞机正式亮相,随后飞抵10余个国家、22个重要枢纽航点,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传递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理念,让世界更好地认识进博、了解进博、参与进博。
2020年是“爱在东航”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十周年,该项目倡导全体东航员工每人每年拿出一个工作日参加社会志愿服务。10年来,共组织实施各类项目1万余个,参与员工40余万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85万小时,关爱100余万人次。2020年,凌燕“城色”扶贫助学志愿公益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上海金奖。
关爱员工奠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
东航始终将“员工热爱”作为企业愿景之一,并将“幸福东航”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多管齐下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为强化工作实效、优化关爱路径,东航充分发挥广大员工“主人翁”精神,主动搭建沟通平台,畅通反馈渠道,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年度“幸福东航”指数测评以及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
特别是疫情期间,东航加强对员工政治上的激励、工作上的支持、待遇上的保障和心理上的关怀。东航在办公区域开展无死角消毒,及时给员工配发医用口罩、消毒液、抑菌洗手液等防护用品。东航也高度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举办清华大学东航优秀“三长”人员心理调适在线学习班、开展2020年度“幸福东航•从心出发”专项工作。为增强员工身体素质、缓解身心压力,东航举办“关爱家庭·抗疫健身”主题工会日活动、“迎国庆·健康打卡”职工线上运动会,全方面为职工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让职工切实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呵护。
东航在全国有19个职工服务中心,每天为职工提供11大类58项服务。2018年,以“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为目标的东航职工服务大厅应运而生。2019年至今,该中心已为职工提供312.91万人次服务,职工满意率达100%,非常满意率达99%,特别是空勤人员联合办证中心的成立,为空勤人员提供集中式、一站式的证照审核、申办、管理服务。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东航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格局,依托研发中心、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等,积极开展了包括乘务、地服、飞行、空保、信息等岗位多层级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95”后职工陈亦凡、吴佳妮分别代表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实现中国在该项赛事“零的突破”,并取得优异成绩。
2020年,东航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东航股份(本部)历史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东航集团在册全国文明单位达到5家。东航地服虹桥旅客服务中心、东航上海营业部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称号。十八大以来,公司共培育集团文明单位80余家,省部级文明单位20余家。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成绩是肯定更是鞭策,东航集团将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靓丽的东航答卷。( 记者钱擘 通讯员蔡礼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