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第一阶段,由印度航空执飞了64班航班,搭载13000名乘客回国。
如今,该撤侨计划已经执行到第六阶段,主要目的地均为印度海外务工集中的中东地区。
除撤侨VBM计划外,印度目前还与美国、法国、科威特、卡塔尔、英国、加拿大、德国达成“旅行气泡”协议。
菲律宾
截止9月30日,菲律宾累积有超过56,000名海外务工人员人返回菲律宾
菲律宾的经济中,海外劳务派遣一直是该国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海外务工人员众多。这次的疫情下,很多失业或者希望回国。
在这5万余人的撤侨计划中,有超过3万为海上工作的船员。
一点思考
不可否认,7万多人回国的背后也有着各国使馆、航司工作人员以及接收城市防疫人员在内,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心血。
即使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航班保障时,各使馆领馆也通过各种渠道为留学人员发放“健康包”,源源不断向中国留学生调配50万份健康包,包括1100多万份口罩、50万份消毒物品等物资。
中国驻美大使馆组织派发的“健康包”
还记得崔天凯在与留美学生代表视频交流时坦言,在美国的公派、自费中国留学生现在加起来差不多有41万人。如果加上侨胞,中国公民是以百万计的。这么大的数量,怎么撤、如何组织、在多长时间内能够撤多少人,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是一个很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通过横向对比,不难看出,如何施行政府的职责,如何防控疫情,各国都做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
关于疫情因素是否应加强本国公民的出入境管制(非境外访客),在什么程度管理人员流动?公权力与公民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
什么样才是最好的防疫举措?疫情下所形成的网格型社会管理制度未来又将如何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我相信在这次疫情结束后,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目前随着天气变化,全球又面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以上这些观点现在来讨论或许并不合时宜。
但这里既有集体与个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研究。